從踏上石油平臺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愛上了這片蔚藍色海水上屹立的方寸之地。坐落在深港海岸線以南100多公里處、在富饒的珠江口盆地上,西江油田的石油平臺就像漂浮在海上的藍色國土,在驚濤駭浪中將藍色國土與太平洋連接起來,成為深圳海洋經濟不斷拓展的新“邊疆”。
如果把珠江口盆地海域看作是一個巨大的“漏斗”,那么,沿深圳、香港、珠海、澳門、海南島一線,就構成了“漏斗”的北邊邊緣,越向南行海水越深,距離香港海岸線200多公里時,就進入了深海區的邊緣。來自美、英、法、意、日等國家的國際石油公司云集于此,通過與中國海洋石油合資合作的形式,爭相勘探開采海底以下幾公里深處的油氣資源。
珠江口以東,被稱為南海東部海域,十幾年來,以中海石油為主體的海內外石油企業在13.1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累計開采了數以億方計的油氣資源,使深圳成為國內屈指可數的海洋油氣產業城市。
海洋油氣業在深圳是“新興產業”
雖說海洋石油遠離陸地,但海洋石油與深圳市民的生活并不遙遠。比如一年前廣東LNG項目的投產,使深圳市民陸續使用了清潔環保的天然氣。而我們所使用的天然氣,就是由中國海洋石油從澳大利亞購買而來的。剛剛過去的一年時間里,來自澳大利亞的20船液化天然氣,進入深圳、東莞、廣州、佛山、香港五座城市的居民家中和燃氣電廠。
海洋油氣業在深圳算是“新興產業”,因為只是從2004年起,深圳才將海洋油氣產值納入國民經濟統計數據。在2005年,深圳的海洋油氣業就實現了產值349.2億元,是海洋經濟中比重最高的產業。隨著中海油與外方的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前來南海東部海域從事勘探和生產作業的國外公司數目呈上升趨勢。目前,在這片13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已經有康菲石油、挪威國家石油、雪佛龍、美國丹文等生產公司和哈斯基、塔克為首的一批勘探公司進駐作業。
據綜合開發院有關專題調研顯示,整個南海的石油地質儲量接近300億噸,約占中國總資源量的1/3。據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向美國證交委(SEC)提供的2006年報顯示,距離深圳海岸線最近的南海東部海域,僅中海油就探明油氣儲量超過3.3億桶,目前日產原油超過11萬桶,占中海油國內海油產量的1/4左右。代號“番禺30-1”和“流花19-5”的油田儲量近1億桶。毫無疑問,這些油田一旦形成規模生產,將成為深圳海洋石油業加速增長的重要動力。
海油產業鏈擴充深圳經濟容量
與南海上平臺林立相對應,深圳蛇口赤灣等地也聚集了大批國內外海洋石油配套企業,全方位為海上石油勘探開采后勤提供系列服務。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設在蛇口的南海東部石油人力資源服務公司,服務范圍已經擴大到為中國境內的國際海洋石油的油田、石化項目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美、英、法等11個國家的國際石油公司的合資、合作項目均有他們的服務項目。
南海油氣的開采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數目龐大,他們在深圳設立了海洋石油從勘探設計到開采提煉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國內企業中,目前中國最大的為海上石油勘探服務的直升飛機公司——中信海直總部就設在深圳。招商局集團也已把海上石油平臺的維修服務作為在深圳發展的重點項目。
深圳西部港灣自發形成的港口服務、海事保險、海洋信息咨詢等企業聚集而生,成為內地重要的海洋石油服務產業群。特別是與海洋石油相關的海洋交通運輸業,衍生出包括倉儲物流、陸地運輸、海事保險、加工、代理、海洋信息等服務產業。據綜合開發研究院龍隆教授統計,按照通行的測算標準,深圳海洋石油通過系列產業帶動,僅海洋運輸業一項,每年間接產生的增加值估計達到1000億元以上,間接提供的就業崗位可達200萬人以上。
筑巢引鳳打造海洋油氣產業強市
國際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漲,為珠江口盆地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注入強大動力。如果能夠借力海洋油氣業的發展,深圳海洋經濟將提升整體競爭力,優化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
曾負責《深圳市海洋經濟發展“十一五”規劃》課題編制的龍隆教授認為,深圳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國際化的經濟環境和豐富的城市生活,對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有相當的吸引力。因此,深圳應當抓住歷史機遇,利用已經形成的城市優勢,用最優的政策環境、文化環境和服務質量,爭取更多的國內外海洋石油勘探及開采企業選擇深圳為陸域工作基地和工商注冊地,積極影響和幫助油氣勘探與開發的延伸產業及后勤服務業落戶深圳。他估計,如果深圳的海洋油氣業按深圳市“十一五”期間GDP年均13%的增長速度計算,那么到2010年時,深圳海洋油氣業增加值可以達到643億元,將成為深圳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推動引擎。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深圳發展海洋油氣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認識不足。在深圳,海洋油氣業被視為新興行業,在統計年鑒上出現是2004年以后。深圳市目前尚未對此做專項的調研分析。因此,專家建議深圳盡早組織一次專項調研,爭取獲得對這個行業在深圳發展的全面和準確的認識,為今后修編海洋經濟規劃提供充分的依據。
走向深海是深圳海洋石油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海洋石油業在中國起步時間晚,技術研發整體落后于國際水平。盡管整個南海海域油氣儲量驚人,但國內企業普遍缺乏深海作業的技術和裝備。而珠江口盆地凹陷區1000-2000的區域油氣儲量巨大且基本處于開采的處女地。2006年,中海油與哈斯基石油中國公司合作,在香港東南250公里處鉆探的荔灣3-1-1井,獲得天然氣儲量1000億立方,此處水深1480米,完成鉆探時已經深入地下3843米。
據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總工程師羅東紅介紹,目前中海油通過合資合作形式,向外方學習掌握了先進的技術,在他們擁有的18個油田中,已經有兩個油田屬于自營,正在積極擴大自營井的數量,爭取獲得更多的油氣收益分配額。只有快速掌握深海作業的技術經驗,才能有實力勘探開采深海寶藏。在推動國際合作方面,深圳的投資環境、居住環境和服務環境需要進一步改善,筑巢引鳳,吸引跨國海洋石油巨頭落戶深圳,加快深圳海洋石油業的發展。深圳海洋石油業的成長,不能僅僅局限于“三灣一口”的狹窄海域,而應該放眼南海35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以深海戰略推動海洋經濟的發展。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