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為大港油田井下作業公司第一修井分公司高級工程師的婁林,曾多次與國內石油機械廠合作,開發研制了車載修井機、水泥車、試井車、雙驢頭抽油機等多項新產品,先后獲得局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1項,發表論文20多篇。由他設計的修井機傳動輸出裝置、開合螺母式液壓千斤、擺動鉗口液壓鉗分別獲得國家專利。2001年至2007年他提出并實施合理化建議30項,創效500多萬元。
2001年5月,大港油田井下作業公司實行干部人事改革,50歲的婁林從經理助理的崗位上退了下來。一直盯著他科研成果的一些私企老板認為機會來了,紛紛找到他,有的要給他買房子,有的要給他配車子,有的要以幾十萬的年薪聘請他,而這一切都被婁林婉言謝絕了。雖然妻子有心臟病、高血壓,需要長年吃藥,兒子還只是一名在校大學生,花費較大,自己還有年邁的父母要供養要吃藥,哪一樣都需要錢,但他始終舍不得離開工作多年的石油企業。
雖然從經理助理崗位上退了下來,但婁林的工作熱情并沒有減退。為了改進港西工作站的162型老式修井機,他白天在施工現場的修井機旁觀察記錄數據,火辣辣的太陽照在身上,汗水順著臉頰向下淌,身上的衣服濕了又干,干了又濕。晚上,他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研究分析原因,設計圖紙。經過20多個日夜的鉆研,婁林終于找到了老修井機產生故障的原因,與上海柴油機廠合作開發了613050Q型發動機,使老設備煥發了青春。
婁林的辦公桌上總是擺滿了新出版的修井設備、機械制造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即使是節假日他也很少在家休息,不是在辦公室鉆研技術,就是在車間和工人一起干活。夏天,車間溫度很高,婁林在車間一干就是一天。前年夏天,為了搶修一臺修井機,他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終因體力不支,中暑暈倒在機車下。冬天,廠房四處漏風,為了讓壞了的機器“跑”起來,婁林經常躺在冰涼的水泥地上修機器。2003年,在防砂車組改造期間,婁林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加班加點、查資料、跑現場、畫草圖,虛心向技術專家請教。為了使設備早日投入使用,他親自上井測試,連夜加工設備配件,并對實驗參數進行認真對比。經過數月奮戰,防砂車組設備順利改造成功,他自己卻因勞累而日漸消瘦。經過一年的實踐,防砂車組完成防砂作業20口,創產值225萬元,并為一分公司節省設備購置費150萬元。
在婁林的眼里單位的事比什么都重要,他關注著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想方設法為公司多做點事,多節約些開支。每年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議最多,創出的效益最大。近幾年,經他建議并親自實施的改造吊車、試井車、井架及裝載機、拖板車為一分公司創收上百萬元。他為修井鍋爐房改造的全自動燃氣爐取代了兩臺2噸蒸汽鍋爐,使天然氣消耗由原來的每天1500立方米降為300立方米,全年可節氣43萬立方米,節電25萬千瓦小時。2001年,他先后改制了22臺XT-12通井機配套的18米井架。在井架上焊制了游動大鉤固定床,保證移運井架時大鉤能夠整體移動,同時保證井架強度不受影響,修井作業搬遷時不用抽穿大繩,節省生產準備工時和吊車運費,延長鋼絲繩使用壽命。2001年年底,他還積極建議公司領導綜合利用機修人員及廠房設備,認真培訓機修人員,成立了柴修班、汽修班,全年檢修設備120多臺,節省外修費100多萬元。2002年,他建議實施了油水井中小修作業罐的配置及改造工作,制造了40立方米自動倒液罐,改變每口井配置4臺14立方米罐的傳統作法,減少了搬家車次,延長了作業罐的使用壽命。2001年至2003年,經他提出并實施的合理化建議達18項,累計為一分公司創效數百萬元。
雖然婁林放棄了私企老板許諾的車子、房子和幾十萬的年薪,但他卻獲得了天津市技術革新明星、 設備維修能手、大港油田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技術創新能手等多項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