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12月7~8日,第四屆海峽兩岸石化產業發展論壇在福建泉州市泉港區舉辦。海峽兩岸200余名業界人士參會研討,圍繞“石化園區一體化模式與集約發展”的主題,共議兩岸石化產業交流合作前景,推動海峽兩岸經濟區石化產業對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總干事謝俊雄出席論壇并講話。
園區化是世界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祖國大陸石化產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方向。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5個省份省級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186家,入園規模以上企業總數8022家,已建或在建的化工園區和化工集中區有上千家。同時,兩岸石油化工貿易近幾年持續增長,雙方在園區建設、產業對接、技術創新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補性與合作空間。數據顯示,1~10月,閩臺貿易總額超過610億元。
李勇武表示,研究推進化工園區一體化發展模式,就是引導化工園區充分發揮產業集群、企業集聚、人才集中、資源集約的優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加快實現土地集約利用、能量梯級利用、廢水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處理,構建鏈接循環、安全環保的園區產業發展體系。臺灣園區化建設起步早、發展快、效果好,特別是在集約發展與安全環保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大陸石化產業園區化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謝俊雄說,隨著泉港石化工業區基礎設施不斷配套完善,特別是南山片區即將開園,泉港已完全具備承接石化大項目發展的基礎條件和能力,這將為承接臺灣石化產業轉移提供良好平臺,兩岸石化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將邁上新臺階。
“‘十二五’期間,化工園區將以規模化、體系化、一體化為主要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認真落實規劃先行、項目準入、綜合監管、專家制度和公眾參與,以推進化工園區的發展。”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表示。
會上,業界資深專家及園區主要負責人還就大陸與臺灣的園區現狀及發展趨勢、危險化學品及化工園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現狀與對策、石化過程系統優化、園區公用工程一體化、石化行業環境風險防范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在海峽兩岸石化產業項目對接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泉港石化工業園區及兩岸化工企業就項目合作進行了洽談。
論壇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臺灣區石油化學工業同業公會等單位主辦,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