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經濟數據降聲一片,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二季度的GDP僅有7.6%,為三年多來新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多次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穩增長政策的引導下,今年7月以來,各地密集出臺了經濟刺激政策,可謂“四萬億”的加碼。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13個省市已經出臺的計劃投資總額共12.8萬億元,每個省市平均投資額約1萬億元。計劃投資總額比西班牙去年的GDP總值還要多,占去年我國GDP總值的四分之一,比去年財政收入的總額還多2.8萬億元。
經濟刺激政策主要分為兩種:投資計劃和刺激消費
從各省市的出臺的政策來看,地方政府刺激經濟政策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出臺各種投資計劃,以拉動投資為主,二是以刺激消費為主,其中拉動投資的政策占絕大多數。在各種投資計劃中,有基礎實施投資、產業投資、旅游投資、海洋投資等,其中鐵路、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的投資無疑是亮點,如廣東提出要擴建白云機場、新建7條地鐵,加快貴廣和南廣鐵路廣州段建設等,湖北的1.1萬億主要投向湖北經濟帶內的沿江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湖北長江流域將再添13座跨江大橋。產業投資也是此次投資計劃的重點,如天津要在今后4年將投入1.5萬億元重點建設10條巨型產業鏈,重慶"十二五"期間,工業將累計投入1.5萬億元,重點振興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七大工業產業。貴州省則是投資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向旅游業投資3萬億,打造貴州的生態文化旅游。廣東省規劃到2015年投資1萬億打造海洋強省。
除了投資計劃化,部分地方政府出臺了刺激消費的政策,寧波于7月16日出臺了26條新政,為中小企業清費減稅進而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南京于23日也出臺了旨在刺激消費的政策,涵蓋投資拉動、房地產消費、汽車消費、旅游休閑消費、文化體育娛樂消費、教育消費、健康消費、會展消費、節假日和新型方式消費以及綠色消費等10個方面。
計劃投資額排名
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動輒上萬億,大有展開投資競賽之勢,目前暫時領先的是是貴州的3萬億,不排除以后其他省會有更大規模的投資計劃出臺,重慶和天津并列第二,計劃投資金額為1.5萬億,福建計劃投資金額是1.4萬億,位居第三,廣東和湖北的1萬億投資位屈居第四。計劃投資金額最小的是開封僅有1000億元,但是約等于其去年的GDP總值,更是去年財政收入的20倍。
省市 |
日期 |
金額 |
出臺文件 |
措施 |
寧波 |
7月16日 |
—— |
《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若干意見》 |
共包括26條新政,包括清費減稅、擴大投資、調整結構、科技創新、要素保障、營造氛圍六個方面。 |
南京 |
7月23日 |
—— |
《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 |
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政策。其中對住房公積金繳存者首次購房家庭給予公積金貸款支持。 |
貴州 |
7月24日 |
3萬億 |
《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 |
共收集貴州88個縣上報項目2382個,并篩選出總額約3萬億元的項目編制重點投資項目。 |
長沙 |
7月25日 |
8292億 |
—— |
總投資3748億元的“四十”重大項目和155個一般項目,總投資4544億元。 |
廣東 |
7月2日 |
—— |
《關于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見》 |
加大投資力度、狠抓重大項目建設進度、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等。 |
8月20日 |
1.1萬億 |
《關于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 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等5個決議 |
五個實施方案共提出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 |
|
湖北 |
8月5日 |
1萬億 |
《湖北長江經濟帶“十二五”規劃》正式出爐 |
湖北經濟帶內的沿江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十二五”期間,湖北長江流域將再添13座跨江大橋。 |
廣州 |
8月7日 |
2000億 |
—— |
廣州下半年要抓好年度投資714億的101個重點項目建設和列入省現代產業500強的120個項目建設;抓好國有企業總投資為1270多億的76個續建和新開工項目建設。 |
黑龍江 |
8月13日 |
—— |
《關于促進全省工業經濟穩定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 |
此次出臺的政策措施共17條,涵蓋7個方面,4個核心內容。 |
長春 |
8月14日 |
20億 |
《關于進一步促進經濟穩步增長的實施意見》 |
共提出了25條實施意見,在財政、稅收、審批、土地、金融等各方面給予了企業全面的扶持。 |
福建 |
8月17日 |
1.4萬億 |
《福建省企業技術改造專項行動計劃》 |
“十二五”期間,福建將累計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4萬億元,其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別完成2000億元和2600億元。 |
重慶 |
8月20日 |
1.5萬億 |
—— |
"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將累計投入1.5萬億元,重點振興電子信息產業、汽車產業、先進裝備制造業等七大工業產業。 |
山西 |
8月20日 |
1.1萬億 |
—— |
晉商大會在太原舉行,包括世界五百強企業代表在內的近1500名海內外晉商參會,簽約項目已突破800個,總投資額突破1.1萬億元。 |
天津 |
8月21日 |
1.5萬億 |
—— |
天津市今后4年本市將投入1.5萬億元重點建設10條產業鏈。 |
浙江 |
8月23日 |
1.2萬億 |
—— |
在杭州舉行的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推進大會上,浙江面向民間資本招商推介441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達11830億元。 |
7月以來各省市出臺的經濟刺激政策一覽
資金從何處來
此輪地方政府的投資計劃金額不可小覷,而財政收入與其比較則相形見絀,多數省市的計劃投資額大于其去年的財政收入。天津計劃年均投資3750億元,去年財政收入1455億元,投資額是財政收入的2.6倍;長沙計劃年均投資額為1658億元,而去年的財政收入為668億元,投資額是財政收入的2.5倍;貴州計劃年均投資3000億元,去年的財政收入為1330億元,投資額是財政收入的2.3倍。
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財政收入回落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巨額的計劃投資金額,僅依靠財政收入顯然是不可行的。各地方政府在投資計劃中也明確的提出要吸引民間投資等其他方式,如長沙將重點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投資,并非全部是政府主導。
且不說財政收入不會全部用于投資,即使全部用于投資,除廣東、上海和福建的財政收入超過年均投資額,其他的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均小于年投資數額,差距最大的是開封,年均投資額是財政收入的5倍。雖然地方政府表明投資會吸引民間資本的進入,但民間資本的投入真的會順利嗎,今年上半年,各部委共發布22個“新36條”實施細則,旨在鼓勵和吸引民間投資。然而,部分細則剛一問世便引發質疑,其中不乏“無誠意”、“玻璃門”的聲音,民資要進入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仍有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