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山西省發布《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全省焦化行業拉開兼并重組序幕;今年5月,山西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方案》,對于焦化企業整合擬定了一攬子扶持政策,如切實加強在煤源、運力上對重點焦化企業的支持,進一步減輕焦化企業負擔,加大焦化行業發展資金支持力度,推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等等。這一切,標志著山西焦化行業兼并重組全面推開,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目前山西焦化行業的整合重組,如果沒有好的政策環境,恐怕會重蹈山西電石行業的覆轍。”在近日的采訪中,山西煤化工協會產業部部長李三文對記者表示出了如此的擔憂。
“2002年以前,山西電石產量一直保持全國總量的1/4,穩居全國電石生產省份之首。但從2000年至2008年,山西已經有20多個電石企業,不下2000人到內蒙古投資近100億元建電石廠。10年后的今天,由于電價居高不下,山西電石企業要么長期停產、半停產,要么破產倒閉,全省12家企業無一幸免,目前電石產量已名列全國第12位。”李三文說。
如果說,山西電石企業的教訓令人痛心,那么,山西焦化企業的現狀與當年電石企業有相似之處。前幾年,山西省焦炭產量占到全國的40%和全球的18%,出口量占全國出口總量的80%,是名副其實的焦炭大省。然而,山西省焦化行業協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山西省焦炭占全國的比重首次跌破20%,從上半年運行的數據來看,下降勢頭仍將繼續。
擔心山西電石衰敗淪落的歷史在焦化行業上演的情緒正在山西焦化企業中蔓延。于是,山西焦化企業在兼并重組中企盼政府的政策“單行本”。
山西焦化協會秘書長張崗峰說:“山西焦化企業到了不得不改革、不得不出臺新政策的時候了。”他說:“山西獨立焦化企業有90%以上,都是民營企業,大家都是個人投資,國家有關政策有準入制,很多企業為此都進行了大量的投資,并取得了準入資格。現在要搞兼并重組,首先必須在企業自愿的基礎上,按法律、法規、政策來。在整合中要防止國進民退,要與發展中小企業的政策相結合。在產能整合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現在焦化企業就遇到了資金、市場、運力等多重問題。”
“從這幾年焦化行業的發展來看,山西在搞清理整頓,外省反而加快發展。山西的一些扶持政策、配套政策比較滯后,比如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系數對焦炭行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方面的政策應予以細化。另外,山西在煉焦煤的供應上應該向焦化企業傾斜,給一個長期的、穩定的政策。”張崗峰呼吁。
山西焦化協會政策研究處處長蘇亞杰表示,應采取一些必要政策措施,適當延緩焦化行業的過快收縮。比如,始于2007年3月1日開征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到2012年已是第六個年頭,該基金應統一管理、集中使用,至少拿出一半用于鼓勵焦化企業跳出焦化行業,發展環保、節能、裝備制造、旅游、文化、新能源、電子等高新技術行業。
山西煤化工專家牛振奎分析說,相比于之前的山西煤改,焦化企業整合重組受到多重困難制約。首先是資金制約。目前焦化企業生產裝置低負荷運行,資金周轉異常艱難,山西焦化企業大部分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經營處于水深火熱中,就是有心整合,也沒有資金實力。無論是兼并重組還是加大化產精深加工,都需要資金投入,但焦化企業虧損情況已經持續了幾年,融資就成為關鍵。
“政府不僅要支持貸款,還要能留住資金。要能留住置換后的資金,要謹防山西資金外流。”山西汾陽焦化企業的總經理陰春達告訴記者:“在這次焦化企業重組過程中,將會有不少的資金從中撤出,要給予退出企業合理的補償,使此次兼并重組后撤出的資金不至于外流,使之用于焦化領域,用于下游產品的開發,用于新技術的研發。”
“在市場對資源要求的前提下,政府出面進行干預,作出一些政策性的指導或調節,來提高山西焦化行業的競爭能力。同時,焦化企業要進一步提升能源利用率,來降低焦炭的生產成本。”山西省焦炭集團(龍源)介休園區焦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閻貴寶說。
“《指導意見》說得還不夠具體,希望政府能把這些優惠政策分門別類地細化,使企業一目了然,盡快進入角色。”山西焦炭集團一位具體負責企業重組的人員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