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天然氣處理廠二氣廠軸輕烴操作工王利是今年春節過后調到新疆項目部工作的,面對艱苦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境,感到很郁悶。3月24日,他撥通了該廠“心理家園”服務熱線電話。該廠工會干事、心理咨詢員王春梅耐心地給他做心理疏導,打開了王利的“心鎖”。
據悉,該廠開通“心理家園”服務熱線兩個月來,先后提供各類心理咨詢服務59人次,理順了職工情緒,凝聚了職工力量。
天然氣處理廠有600多名職工長年工作在新疆、內蒙古、陜北、普光等外部技術服務市場。由于工作場所地處偏遠山溝或荒漠戈壁,職工工作和生活的條件非常艱苦。為幫助職工解決心理問題,該廠開通了“心理家園”服務熱線,通過采取普及心理學常識、傳授心理調節方法、提供心理咨詢疏導、實施心理危機干預等方式,及時為職工舒緩心理壓力、解決心理問題。為確保服務質量,該廠專門選派10名優秀政工干部及工作人員外出參加心理咨詢專業知識培訓。其接受專業培訓后,擔任該廠心理咨詢員,輪流值班。
“心理家園”服務熱線為該廠職工開辟了一個心理服務“綠色通道”,使職工能夠隨時敞開心扉、訴說困惑,出現心理問題能夠早發現、早疏導、早解決。該廠高級電氣技師任道成被評為油田“青年智能員工”。近年,他先后解決生產技術難題39個,完成立項攻關項目16項,創效680余萬元,獲得各類榮譽稱號20多個。在獲得榮譽的同時,他也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常常因焦慮而失眠。經過該廠心理咨詢員多次給他做心理疏導,他消除了心理顧慮,緊繃的神經得到了放松。
此外,該廠積極探索建立心理服務長效機制,制訂了心理教育疏導工作基本規范,建立起了心理檔案制度,力爭做到信息反饋有記錄、心理波動有跟蹤、心理疏導有措施。同時,該廠組建了心理服務應急分隊,每逢職工處于崗位調整、評功評獎、家庭變故等“敏感時期”,及時跟進服務,使心理服務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中原石油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