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團公司41萬多名離退休職工中,12萬多名老黨員老驥伏櫪仍活躍在企業、社區里。他們以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無限熱愛,對社會無私奉獻的高尚品德和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充分體現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集中展現了當代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昂揚銳氣和蓬勃朝氣。周占鰲、金澤民、馮守民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
“講認真”不減當年
主人公:周占鰲
在大慶油田,周占鰲被譽為“最講認真的人”,他時時認真,處處認真,事事認真。退休后,他仍然關心企業的改革發展,孜孜不倦地傳播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滿腔熱忱地關愛著下一代的成長。
在大慶油田建設集團油建公司施工現場,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人忙碌的身影。他一會兒摸摸球型罐焊口平不平,一會兒看看螺絲是否松動,不厭其煩地叮囑工人要保證質量。他就是72歲的退休干部周占鰲。
退休前,周占鰲是大慶石油管理局油建公司工會主席。1998年離開工作崗位以后,仍然關心企業的改革發展。前年,他和老伴回甘肅老家探親,回來時和老伴商量到西安轉轉,因為那里有油建公司的施工隊伍,他心里一直惦記著在西安施工的1萬立方米球罐工程。一到工地,他就問施工進度怎么樣?工程質量怎么樣?當他得知正準備承攬第二座球罐時,就反復強調一定要把這座球罐的質量搞好,說完他挽起袖子操起焊槍,手把手地教工人怎么焊接質量才更好。恰巧碰上西安市主要領導來工地慰問工人,他們感慨地說:“一個退休的老同志都這樣關心企業,千里迢迢到施工現場查看,這樣的隊伍怎能不干出優質工程。大慶‘最講認真的人’帶出的隊伍,一定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讓他們干,我們放心,第二座球罐還是讓他們干。”
近幾年,周占鰲總也閑不住,只要一有機會就悄悄地從家里“溜”出來,到日夜牽掛的單位去看看。有一次,他來到機修廠防腐保溫車間。當看到生產線上的鋼管通過除銹機除銹,沒有達到除銹等級,還有銹跡殘留的情況后,他馬上向車間負責人指出了問題所在,并告訴負責的同志,干工作一定要認真,不能有一丁點兒的馬虎。他經常跑到工地去,給年輕人講“自覺從嚴,好字當頭”的光榮傳統,講干工作應該“只要一個過得硬,而不要九十九個過得去”,要“嚴在針尖上,細在發絲上”,只有這樣才能干出好的工程質量,才能給子孫后代造福。
愛心滋潤孤兒心
主人公:金澤民
從2003年9月開始,金澤民助養了13名孤殘兒童。金澤民不僅在生活上對他們精心照料,而且還非常重視孩子們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養,與家人一起用愛心為他們撐起了一片藍天。
有著60年黨齡、今年80歲的東北輸油管理局科研所原黨委書記金澤民,離休后本應該享享清福,但他收養了13名孤兒,與家人一起用愛心撐起了一片藍天,使這些孤兒的心靈深處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為讓孩子們住得舒適一些,他專門給孩子們定做了兒童式的上下床鋪;為既不讓孩子們碰傷,又能讓孩子們提高學習興趣,他把周圍的墻壁都用彩色的帶有動物圖案和文字的泡沫塊粘貼裝飾。他還把一樓改造成專供兒童使用的洗澡間,營造一個適合兒童生活的新環境,一個溫馨的家。
這些孩子中最大的14歲,最小的才4歲。看著一個個面黃肌瘦、營養不良的孩子,他們一家人十分心疼。從此,錦州市東油馨村的人們每天總會看到老兩口去超市采購食品。為孩子們洗衣服,老人一干就是幾個小時,雖然有老伴相助,但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來,但他心甘情愿,無怨無悔。
因先天性脊椎裂被父母遺棄的小姑娘艷子,在孤兒院時就做了三次手術,但還是落下行走不便、大小便失禁的后遺癥。金澤民為艷子做了幾十個尿墊、十多條褥子,夜間還要像照顧嬰兒一樣喊她上廁所。每天晚上還要給她用熱水燙腳,做按摩。有一段時間,艷子的腳磨破了,傷口很長時間不愈合,他和家人就帶著艷子天天去醫院換藥,足足跑了兩個月。每逢春節,全家人都要給每個孩子從頭到腳買了一套新衣服、新鞋襪。大年三十夜里,金澤民給每個孩子發了一個紅包。孩子們哭了,他們說:“長這么大我們沒有得到過壓歲錢,有家真好,過年真有意思!”
現在,他們一家人每月貼補孩子日常生活費用1500多元,這使本來很寬裕的生活變得手頭緊巴巴的,但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健壯起來,他和老伴感到無比欣慰。
講出精彩人生
主人公:馮守民
在錦州,馮守民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退休11年來,他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14個省市,演講1200多場次,聽眾達40多萬人次,被遼寧大學、東北大學等6所高等學府聘為“客座教授”,還擔任了30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
錦州石化公司退休工人、老黨員馮守民把演講作為自己不懈的追求,義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時事政治,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傳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成為名不虛傳、受人歡迎的義務宣傳員。每次演講,他都與演講單位溝通,做到有的放矢。他的演講服務不要任何報酬,什么時間、地點、人數、演講時間多長都由對方決定,只要讓他講就行。
去年6月,30天的時間馮守民演講了29場,錦州、阜新、營口、朝陽來回跑。有一次,他從沈陽演講回家,半夜1點多下火車。因為天亮還要去給某部隊演講,就沒回家。在火車站等車時,他著了涼拉肚子。為了完成演講任務,他飯也不敢吃,硬是堅持下來。
還有一次,他到揚州演講,突然嗓子啞了,說不出話。揚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同志給他送來胖大海和治嗓子的藥。馮守民很受感動,他滿懷激情地一連演講了5場,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
去年,北京工商學院一位錦州籍的老師以個人名義邀請馮守民,為他班里的學生作一場“理想與人生”的演講。這位老師說,他的學生是從全國各地來的新生,有些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我約束力較差,紀律散漫,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馮守民爽快地答應了他的邀請。他來到學校后,除了給大家作了精彩的演講之外,還送給學生們每人一本演講集,并給每個人寫了贈言。臨走時,他把兩個衛生間打掃得干干凈凈。他認為行動是最好的教育。后來這位老師說,馮守民走后,學生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一次,有兩個要自殺的人找到馮守民。一個人是因為兩個孩子有病,妻子又下崗,覺得生活沒有希望。一個是河南來錦州的打工者,因為失業又失戀,迷失了生活的方向。馮守民真誠地同他們交朋友,耐心勸導,幫助他們走出了困境,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