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窗百事通”宣傳欄。
中國石油網消息:1月11日,西部鉆探公司職工王強從生產一線休假回家。剛進家門,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前的舊窗戶換成了新式鋁合金窗戶;老式浴缸被拆除了,代之以新式的淋浴設施;衛生間里鋪設了防滑瓷磚,陽臺上的花姹紫嫣紅……這都是他在一線工作時發生的變化。
王強家住哈密石油基地一區。一個月前,他接到通知,小區要統一更換窗戶,同樓層的住戶都已安裝完畢,馬上就輪到他家。這讓遠在300多公里外的他犯愁了:自己工作忙,回不去;妻子又出差在外,怎么辦?
情急之下,他想出個主意:將家里的鑰匙捎回去,讓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代為監管施工。同時,他還附帶告知物業管理站,他要安裝一套淋浴設施,陽臺上的花草該澆水了。
“他們的服務太周到了!完全超出我的意料!”在房子里巡視一圈后,王強難掩激動之情。
而小區物業管理站負責人卻平靜地說:“居民的要求,就是我們服務的目標。我們開展‘一窗百事通’活動,就應該達到這樣的服務效果。”
“一窗百事通”是什么?
“就是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完善服務機制,把小區物業管理站打造成居民的服務中心、物業管理的責任中心、居民信息的呼叫中心,使其變成一個綜合性的服務平臺,實現居民生活與物業服務的無縫連接。”小區物業管理站負責人這樣說。
2007年是吐哈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運行的第一年。如何讓“礦區服務”四個字變得更有分量,讓更多居民了解這一專業化服務機構的內涵?吐哈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決定用實際行動化解大家心中的疑團。
“只有讓礦區居民享受到比以前更優質、更完善的服務,我們的改革才更有意義!”吐哈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負責人如是說。
于是,一個以培育礦區服務品牌為目標的“一窗百事通”應時而生。一個以專業化服務為龍頭,以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綠化保潔、設備維修、基礎建設等服務為輔的一體化服務平臺正式運作。
“一窗百事通”以分布在各小區內的物業管理站為基本單位,對居民服務信息實行歸口管理,調動一切資源優勢和組織優勢,規范服務行為、統一收費標準、統一服務口徑,讓居民享受到更貼心的服務。“一窗百事通”活動開展一年來,贏得了居民的贊譽。
家住哈密石油基地11區的尚玉芳身有殘疾,長期一人在家,生活不方便。她聽鄰居說,小區物業管理站正在推行“一窗百事通”服務,并向居民承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結果,竭力幫助住戶解決困難”。一天,正好家里的紗窗壞了,尚玉芳試著把困難反映給物業管理站。管理站立即派人到她家,主動承擔了購買配件、拆裝窗紗的任務。兩小時后,紗窗修好了。尚玉芳感激地說道:“百事通,真周到!”
離退休職工葛師傅最近喜歡上了電腦,但由于學習起步晚,操作中頻遇難題。物業工作人員得知消息后,主動上門送去各種軟件,并幫助他學習電腦知識。如今,葛師傅的電腦操作水平進步很快,不但能處理文檔,還會處理一些簡單的圖片。他對物業工作人員說:“你們的服務真令我感動!”
為更快、更好地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礦區服務事業部開通了網上管理系統,推出了“196熱線”、“保姆式服務”等項目,確立了首問負責制度、星級服務制,建立起了“回訪、監控、預約、協調解決事務、承包服務”等服務渠道,使社區居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熱心周到的服務。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一窗百事通”的服務功能,吐哈油田礦區服務事業部定期召開座談會、聯誼會,積極與居民溝通,及時化解物業與居民的矛盾;組織義務獻工,開展便民服務,填補了物業服務在時間和內容上的空缺;開展醫療知識講座,滿足了居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做好電維修、家政服務、出租車服務等中介服務活動,方便了居民生活;針對各小區孤寡、困難住戶,與困難職工家庭建立扶貧幫困對子,增強了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據“一窗百事通”活動開展以來,吐哈油田礦區居民綜合服務滿意度達98%以上,創歷年新高。“有事找‘一窗百事通’”,已成為吐哈油田社區居民的共同心聲。
“一窗百事通”是吐哈油田礦區服務系統打造的優秀服務品牌。它折射出的,不僅是吐哈石油人構建和諧家園,美化幸福生活的“陽光理念”,更透射出了一種“吐哈一家人,服務你我他”的人文溫暖,引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