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車企正加速布局氫能源。
4月11日,海馬汽車布公告稱,公司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1研究所(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101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建海南首座水制氫及高壓加氫一體化站,并計劃于今年10月前建成投放運營。此外,雙方將在制氫設施和加氫站建設等方面開展合作。
據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介紹,海馬將“優先智能汽車、合作電動汽車、死磕插混汽車、深耕氫能汽車”。按照規劃,未來5年,海馬汽車將在海南市場投放2000輛氫燃料電動汽車。選擇在此時加注氫能汽車的海馬,能否成功打開下一增長點?
加注氫能汽車背后
在氫能源領域,海馬汽車并非“新人”。
早在去年1月,海馬汽車便已完成海南省首款燃料電池汽車樣車開發。據悉,該車搭載120kW高功率燃料電池和70MPa的高壓儲氫罐;配備3個容量為60升的儲氫罐,最多可裝載7.25公斤氫氣;續航里程可達800km;加氫僅需3-5分鐘。
海馬此次牽手航天科技集團101所,是其在氫能源汽車領域再下一棋。
“氫能作為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式,是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的主要路徑之一。”有業內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這樣的利好背景下,海馬汽車通過結合海南的區位、地理環境等優勢條件,牽頭引進相關投資機構,并非沒有可能在氫能源汽車中嶄露頭角。”
同時,該業內人士表示,“企業還是需要將重心放在打造自身競爭力上。戰略方面,企業需要真正關注FCEV(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穩定性、可靠性;策略方面,需要聚焦關鍵環節技術,攻克氫氣泄露、耐久性差等難題。”
海馬汽車“遇困”
從海馬汽車的發展現狀來看,加注氫能源汽車或是其想要打開全新的業務增長點。
業績表現方面,海馬汽車至今仍未發布2020年度業績報告。在2020年度業績預告中,海馬汽車預計公司營業收入為28-33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13.5億元。
圖海馬汽車2020年度業績預告;來源:海馬汽車公告截圖
談及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海馬汽車在公告中表示,“2020年度,公司生產經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嚴重影響,加之公司汽車產品調整仍處于攻堅階段,營銷模式創新成果尚未完全體現,公司產品市場表現未達預期,汽車產銷量同比下滑,導致公司經營業績虧損。”
產品銷量方面,海馬汽車已在燃油車領域略顯“掉隊”。數據顯示,2020年,海馬汽車銷量為1.78萬輛,同比下滑39.66%;在今年一季度中,海馬汽車銷量僅7004輛。
此外,海馬汽車雖然通過代工模式消化了一定閑置產能、提升部分營收,但這并非長久之計。如今,與海馬合作的小鵬汽車,已自建廣州、肇慶兩大智造基地。
熱鬧的氫能汽車市場
如今,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當下,不少車企正大練“氫”功——上汽、海馬、廣汽、長城等車企加速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
對此,有汽車工程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在補貼細則預期、零部件國產化、加氫站建設提速等多重利好的推動下,氫能汽車有望迎來春天。”
中國氫能聯盟在《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中預測,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交通運輸、工業等領域將實現氫能普及應用,燃料電池車產量達到520萬輛/年,固定式發電裝置2萬臺套/年,燃料電池系統產能550萬臺套/年。
不過,在氫能源行業發展迅速的同時,關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依然存在不少待解難題。“這是一場馬拉松比賽,玩家需要全程保持最佳狀態,不要一開始就百米沖刺。”上述汽車工程師說道。
4月12日,截至收盤,ST海馬股價上漲5.10%,報收3.30元/股,總市值為54.27億元。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