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以“解構氫產業,謀劃氫未來”為主題的氫能發展戰略研討會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召開。國家電投集團氫能首席專家柴茂榮表示,發展氫能的重要意義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促進能源體系清潔低碳化,降低油氣進口依存度,優化能源終端體系。鑒于此,國家電投的開發目標第一是自主化,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自主化;第二是多樣化;第三是低碳,使用清潔能源制氫;第四是分散化,氫作為儲能應用,可以把電變成氫進行儲存;第五是智慧化,把能源有效利用率提高。
從我國能源消費的情況來看,去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0.8%,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43%,合計約8.2億噸標準煤來自進口,能源安全問題非常突出。
對于解決對外依存度問題,發展可再生能源是一個重要方面。按照目前風能和太陽能的年增長率,到2035年左右,可再生能源可以完全替代進口油氣。但是,可再生能源的不穩定性,其發展需要伴隨儲能的應用,而氫氣作為儲能介質,將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氫能是21世紀的終極能源,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未來將形成“電氫體系”:可再生能源一部分直接通過電網供應工業、民用、交通、航天、船舶等應用;另一部分則作為電解氫儲存起來。
氫能有制、儲、運、用四個關鍵環節,其中最重要的是制氫和用氫,這兩方面是國家電投開發的重點,尤其是燃料電池領域。
燃料電池發展的主要瓶頸在于成本高。目前,燃料電池公司很多,但呈現出小而散的特點,核心器件與基礎材料如催化劑和膜電極、碳纖維等基本依賴進口。國內雖然少數地方開發基礎材料,但是性能、指標同國外差距仍然較大,大功率電堆及系統缺失。
柴茂榮表示,鑒于目前燃料電池的發展瓶頸,國家電投具體的目標是發揮國家大型能源央企的戰略優勢,組建產業聯盟,打通卡脖子的關鍵材料和加工技術,實現燃料電池全產業鏈的完全自主化。
國家電投的優勢在于:具有自主的核心技術,目前具備從催化劑到質子膜、膜電極到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封裝,到動力系統等氫燃料電池、制儲氫等全產業鏈研發和生產的自主核心技術;具有一定的產業規模,具有行業的領軍人才,整個團隊知識化水平較高。
目前,國家電投通過兩條線布局氫能產業:一條是能源線,利用公司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制氫,建立氫的網絡,未來需要和中石油、中石化建立長期戰略合作;另一條是產品線,通過技術研發進行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從材料到產品的研發,并進行示范應用,比如與汽車、儲能領域的企業進行合作。
作為國家電投下屬二級公司,國家電投氫能公司的戰略定位是成為集團公司氫能技術研發與段制造一體化平臺,集團公司氫能領域高端人才集聚基地,集團公司市場化改革先行者,氫能技術引領者,有力支撐國家電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