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油價網近期報道,歐洲、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政府都為向低碳能源體系轉型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采礦業。如果沒有大量的銅、鋼、鋰等礦產,能源轉型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開采這些礦產需要勞動力, 而現在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做這件事。
勞動力短缺問題在疫情期間首次變得明顯,當時的封鎖基本上凍結了大部分人員的跨境流動。路透社去年在一篇關于全球礦業巨頭面臨不利因素的文章中曾提到過這個問題,不利因素還包括生產成本上漲。
隨著疫情封鎖的結束,人們應該再次自由流動,因為他們需要工作。但對于工程師、礦工和卡車司機來說,情況似乎并非如此。
美國 《巴倫周刊》2月的報道稱,今年初美國采礦業的失業率達到0.3%。油氣行業的勞動力短缺也相當嚴重,這也是油氣產量增長緩慢的原因之一。采礦業的產量也是如此。
銅業巨頭費利浦·麥克莫蘭銅金公司總裁凱瑟琳·夸克表示:“如果勞動力充足,我們可以在2022年生產更多產品。我相信今年也是如此。”
這是能源轉型計劃面臨的難題。因為隨著風能和太陽能發電裝置、電動汽車和輸電線路的原材料供應減少,這些國家設定的雄心勃勃的目標可能永遠不會實現。因為這個問題是全球性的。
能源咨詢公司伍德麥肯茲今年早些時候發布報告稱,由于采礦業規模空前,勞動力短缺已成為其面臨的首要問題。采礦業目前并不是一個吸引年輕技術人才加入的行業。換句話說,大學生對采礦相關學位不感興趣,他們正在選擇其他領域。
伍德麥肯茲表示,澳大利亞2014年以來采礦工程專業的入學人數下降了63%。美國降幅相對較小,2016年以來下降了39%,但降幅仍相當可觀。
隨著入學率的下降和許多業內人士因為達到退休年齡而退出,采礦業的工作人員出現了凈流出現象。美國《華爾街日報》日前報道稱,1990年以來,美國采礦業的就業人數減少了39%,原因是發電方式從煤炭轉向天然氣。
企業正在采取更好措施,如為潛在的員工提供更高的工資和額外津貼,但仍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而培訓則需要幾年時間。
這意味著,能源轉型的代價將更高。因為采礦工程師、化學專家、項目經理和卡車司機的工資越高,最終產品的價格就越高。這也意味著,能源轉型將需要更長時間。因為如果沒有原材料,就無法建所需的基礎設施。
這也意味著,能源轉型不會一帆風順,因為供給不足和勞動力短缺的風險隨時存在。在某種程度上,規劃者可能需要開始承認存在各種限制的現實,這些限制使得大規模能源系統改革的可行性受到質疑。(李 峻)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