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8日訊(記者 李方) 可持續發展已成全球話題,我國減碳行動也在加速。對企業來說,減碳不僅是生存問題,也是發展問題。近日,施耐德電氣“數字賦能,全程減碳”創新峰會在線上舉行,業內專家就全產業鏈減碳、雙碳時代的企業運行邏輯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表示,雙碳是大勢所趨,低碳轉型不僅是一種國家責任,也要考慮經濟發展,不僅要注重短期目標,還要樹立長期攻堅思想。
對企業來說,低碳轉型機遇與挑戰并存。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原司長周長益表示,“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將不斷提升,產業鏈對減碳的要求也愈發嚴格,落后的企業將面臨喪失市場機會的風險。”
根據清華大學氣候變化研究院的計算,要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全球升溫控制在2℃和1.5℃的目標,僅中國能源系統轉型所需的投資成本就將達到100萬億元到138萬億元之間。“雙碳目標的本質就是要占據綠色經濟的制高點,倒逼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毋庸置疑將創造巨大的市場機遇。”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秘書長李政表示。
隨著減碳進入實踐階段,各界的焦點已從為何減碳轉變為如何減碳。對于很多企業在減碳過程中面臨的思路不清、缺乏技術能力等問題,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戰略與業務發展中國區負責人熊宜建議,“從頂層規劃開始,將減碳目標與公司戰略和主業相結合,制定具體步驟,從而逐步達到減碳目標。”
“面對雙碳目標,企業首先要思考如何在推進低碳轉型的同時保障業務的發展壯大,同時還要考慮如何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減碳。”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表示,“只有這樣踐行的企業,才有可能成為雙碳時代的先鋒。”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