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6月14日電(記者 王恩博) 中國海油14日對外宣布,隨著在南海鶯歌海順利完成海底氣井放噴測試作業,中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中國已具備深水水下采油樹成套裝備的設計建造和應用能力。
水下采油樹是海洋油氣水下生產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構建水下油氣井生產管柱的基礎,該裝備重量達到55噸,由超過2500個零部件組成,具備安全隔離儲油層、保證井下作業安全等功能。
長期以來,全球僅有5家歐美公司掌握水下生產系統的設計建造技術,導致該裝備采辦周期長、價格高、維保難。此次水下油氣生產系統工程化示范應用項目的投用進一步驗證了該國產裝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5月成功實現海底安裝的基礎上,我們依托這套國產深水水下采油樹實施了東方1-1氣田樂東平臺周邊天然氣開發井的鉆完井作業,取得了超過預期的良好效果。”據中國海油項目現場技術負責人顏幫川介紹,放噴測試作業是海洋油氣鉆完井作業的最后一個環節,國產深水水下采油樹在43小時的放噴測試作業期間完成水下采油樹液控閥門開關、手動閥門開關、井下安全閥開關、井下壓力計信號參數設置及數據傳輸等48項指定作業任務,各項性能指標達到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中國海油海南分公司總工程師劉書杰表示,使用國產深水水下采油樹相較采購進口產品節約成本約27%,同類裝備規模化生產后造價有望進一步降低。依托該裝備還可推動一些此前沒有經濟效益的油氣藏得到有效開發,這對帶動海洋油氣裝備相關產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了解到,水下采油樹要在海底水深超過500米、溫度低于6攝氏度的低溫高壓環境中穩定工作20年,同時實現對氣井生產油氣流的精準操控,這對裝備設計水平和建造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
為攻克該關鍵技術裝備,中國海油牽頭聯合中船集團重慶前衛等國內優秀海洋石油裝備研發制造公司,對高壓密封、海水防腐、精密加工、深水濕式電氣連接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展開攻關,最終成功掌握了深水水下采油樹總體方案設計、安裝工藝及配套工具設計、制造與檢驗、以及工程配套服務等關鍵技術。
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表示,中國海油技術研發團隊將在我國首套國產化深水水下采油樹投用的基礎上,加快深海油氣水下生產系統配套設備的國產化研制進程,推動高技術國產裝備在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過程中的廣泛運用,為提高國內能源自給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裝備保障。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