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雙碳”目標的提出給傳統能源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石油、煤炭、天然氣和電力作為“降碳”的主要行業,可謂任務艱巨。
盡管新能源近幾年“風光無限”,但仍舊無法彌補傳統能源供應缺口,傳統能源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傳統能源企業既要發揮基礎保障供應作用,又要盡快轉型“降碳”,因此原地踏步無疑是坐以待斃,但步子邁得太大則是不顧現實的“冒進”行為。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
這是政策層面首次對傳統能源的退出提出明確要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統能源“降碳”更非一日之功,“一刀切”式向“雙碳”目標邁進有悖現實。
我國傳統能源的基本格局是“多煤少油缺氣”,為實現“雙碳”目標和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煤炭退出以及清潔利用是大勢所趨。但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實現保證供應和經濟的有序運行。但2021年年中,在新能源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盲目減少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供應,導致煤價暴漲、煤電矛盾升級、電企虧損,而限電停產也嚴重影響到經濟的正常運行。
此前國家發改委就提到,有些地方、行業、企業的工作著力點有所“跑偏”,“搶頭彩”心切,提出的目標超越發展階段,采取的行動措施不符合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循序漸進、先立后破的要求;有的地方對高耗能項目搞“一刀切”;有的金融機構驟然對煤電等項目抽貸斷貸。這些現象與“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初衷和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而傳統能源企業和電力企業也必須協調好能源轉型與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關系。
道阻且長,砥礪前行。傳統能源行業轉型不是朝夕之功,產業結構調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2022年必須對“運動式”降碳轉型行為引以為戒,從傳統能源時代邁入新能源新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傳統能源企業不斷加強技術創新,煤炭要用、更要用好,提高清潔利用水平,也不能總是停留在口號上。相關企業更要抓住能源轉型中的機遇,在新舊交替中找準自身定位,力爭在綠色轉型中實現“彎道超車”。(證券日報 李春蓮)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