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汽柴油行情景氣度持續下滑,市場供大于求已成為常態。”金聯創成品油分析師王珊對記者表示。
2018年,我國汽油全年產量約為1.4億噸,同比增長750.8萬噸;表觀消費量同比上漲548.2萬噸至12766.2萬噸,供需差同比拉寬202.6萬噸。柴油全年產量1.8億噸,同比下滑640.3萬噸,其表觀消費量亦同比跌落768.9萬噸至近年來低點15922萬噸,供需差再度擴大128.6萬噸。數據顯示,我國汽柴油供需矛盾在不斷加深。
2018年供需關系尖銳汽油方面,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2.4億輛,比2017年增加2285萬輛,支撐汽油消耗持續增加。但2018年全國汽車零售銷量遭遇了28年來首次負增長。大城市汽車保有量幾近飽和,而三、四線城市房市行情的快速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下游對汽車的購買力。再加上新能源汽車以及乙醇燃料等新型替代能源的快速發展,對汽油消耗的影響也在逐步顯現。
而柴油受國內經濟放緩大環境影響,運輸、制造業和建筑業等生產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以及國家對煤炭、鋼鐵行業的結構調整使得用油大戶的用油需求難有提振。此外,各項環保限產政策的出臺,以及天然氣能源的替代等也是柴油需求疲軟的主要原因。
王珊表示,總體來說,2018年我國成品油供需關系仍十分尖銳。
供應過剩倒逼產業升級
展望2019年,首先從國內供應面來看,大煉化時代已開啟,煉化一體化項目產能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擴張。王珊表示,據悉,2019年有包括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一期(各2000萬噸)以及傳統地煉(1200萬噸)、湛江煉化(1000萬噸)等總計6200萬噸的煉能陸續投產。其中恒力石化預計3月份產出柴油,浙江石化預計二季度亦將有所產出。其余正在積極準備投產當中,但對2019年成品油產量影響或將有限。另外,國際能源署預計,2019年將是近50年來世界新建煉油能力投產最多的一年,新增能力將達到1.3億噸/年。國內乃至世界將面臨產能過剩增加的局面。2019年成品油供應過剩已經可以預見。
需求方面,汽油需求增長緩慢,供應剩余量仍有窄幅拓寬。針對當前國內汽車保有量現狀,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全國汽車保有量趨向飽和。預計2019汽車銷售將缺乏足夠動力。汽車銷量將略有下降,幅度為2%~5%。雖然預計下滑,但仍在可控范圍內,應看到積極因素。為刺激車市,國家發改委正積極推行相關政策,其中闊別10年的“汽車下鄉”政策或將重啟,此舉意在帶動三線及以下城市汽車市場消費,雖然車輛購置稅減半政策逐步退出市場或將影響“汽車下鄉”政策實施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將刺激下游需求更好地釋放。而且新的環保標準的實施,會加快一些老舊車型的淘汰。
在關注利好政策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及電動車的發展十分迅速,在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中起到積極作用。而對于汽油消耗而言,這顯然是不利因素。中汽協預測2019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達160萬輛,同比增長大概30%。替代性能源乙醇燃料的推廣也正在逐漸增加。目前乙醇汽油消費已占汽油消費總量的1/5,根據政府推出的《關于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要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總的來說,2019年汽油需求仍然延續增長態勢,但增長幅度或將進一步縮減。
整體而言,隨著煉油產能進一步增加,汽柴油供應過剩壓力將持續增大。而汽油需求也面臨經濟及環保等各種因素打壓。煉化一體化的相繼投產將進一步倒逼煉化轉型,加快落后產能的淘汰升級。與此同時,為了緩解國內日益加重的供需矛盾,我國成品油出口量未來也將進一步攀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