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驗管理轉向科學管理,大數據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挖掘新的潛在價值。”8月22日,談及大數據分析成果,華北油田采油四廠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安淑凱說。
注水能夠及時地補充地層能量,是油田二次開發的主要增產措施。但注水開發本身耗能非常大,其耗電量約占油田總耗電量的23%左右。采油四廠現運行注水站15座,各站點數據庫分散且獨立,隨著冗余數據的增多,傳統靠經驗分析能耗方法已經力不從心。
如何找出影響能耗的主要因素,分析各能耗參數之間的聯動關系,確定最大潛力區間和臨界值?根據經驗,泵壓和平均油壓是影響注水系統能耗的關鍵因素之一,但如何配比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注水單耗不曾得知。歷經數據統計、報表形成、數據清洗、資料庫建立等階段,最終得出當二者的比值低于1.35時,能耗達到最低的規律性認識。
這個廠技術人員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斷取得技術性突破,創新提出了注水系統泵壓與油壓比值、負載率、系統效率等6個參數的臨界潛力值,通過調整潛力區間各參數,對于降低注水系統能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采油四廠科學制訂降耗方案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采油四廠根據注水系統能耗大數據分析成果,形成了一系列提升系統效率、降低注水能耗的可行性方案,并積極組織現場實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已完成古二注高低壓注水、古13計增壓站調整,實施桐21、桐47低效高壓注水斷塊周期停注等工作,累計節電44.7萬千瓦時,共創效33.5萬元。
在耗電系統采油系統中,影響百米舉升耗電量指標因素眾多,但何種因素是影響區塊或單元噸液舉升耗電指標的主要因素并不十分明顯,這就需要利用大數據挖掘剖析各類因素對噸液百米舉升耗電的影響。
這個廠通過選取平均產液量低,百米噸液耗電高于全廠的泉241等斷塊單井,利用油井遠程監控系統導出電參數據,對百米噸液耗電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抽油井沖次等參數偏高、負荷率大、不平衡,液量低的井均會導致百米噸耗電高。因此,技術人員對系統效率低于13%、泵效低于20%、液量低于6噸的井進行了參數調整。
截至目前,采油四廠對全廠380余口油井進行大數據分析,對能耗高的井采取調小工作參數、調節平衡等措施,在保證產量穩定的前提下,今年已調整167井次,實現了措施井平均日節電10.9千瓦時,平均系統效率上升了2.2個百分點。面對當前持續低油價的嚴峻生產形勢,為實現降本增效,下一步,這個廠還將持續對系統效率低于13%、泵效低于20%、液量低于6噸的井進行優化方案,完善審核后實施。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