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石油目前提供了人類運輸使用能源的百分之九十多。
即使在一些地方煤炭成為替代石油的主力,也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使用天然氣液化工藝生產油類產品也有類似問題。
在研究生物燃料的同時,人們也在嘗試使用另外的途徑替代石油,目前替代石油還真的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至少在可預期的二三十年時間內,石油仍然將是運輸行業使用的主要能源,不過也應該想到,石油沒了,我們用什么
一名農民在巴西東北部城市伊拉瓜拉的生物柴油公司附近的蓖麻地中查看作物,巴西蓖麻籽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
巴西伊拉瓜拉的生物柴油公司,一工人正在測試生物柴油。(均據新華社)
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揮之不去,國際油價跌宕起伏,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和能源安全問題讓人堪憂。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紛紛把注意力投向了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發展替代能源上,加快了發展替代燃料的步伐。
石油命運“血液”
1859年8月,當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工人在烈日下肆意揮灑汗水時,誰也不會想到,打出來的這口油井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宣告了現代石油工業的誕生。從此,人類進入了石油時代。
但是,人類也逐步進入了極度依賴石油的時代。如今,石油已不僅僅是能源,更是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血液”。
可石油的蘊藏量并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余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2004年,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就預測說,世界石油儲量只夠用40年。我們無法想象,在對石油如此強烈的依賴下,如何在石油枯竭的世界里生存。而且,石油在各個地區的分布很不均勻,這也成為各個國家能源合作和矛盾的導火索。
對石油的依賴還有不斷上升的風險。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蓋爾拉夫特(Gal Luft)說,中國機動車增長率很快,很快會超過美國,但中國人均機動車擁有量還很低,將來還有石油進口的巨大潛在需求。
“我們的石油消費量是直線上升的,年平均增速是11%,但自身產量卻非常有限,產量增速只有2%,本土供給缺口越來越大。”中國科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范英表示,目前我國石油探明儲量非常穩定,儲量只夠我國消費10年。
時間尋找替代燃料
解決石油依賴該從哪里下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提議“加快石油替代產業的研究和部署,減少石油在交通運輸上的使用”。
之所以要從交通運輸領域下手,是因為這個領域是名副其實的“用油大戶”。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IEA(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如果這個領域對石油依賴有所減輕,那么石油依賴的“病情”將會得到控制。這樣一來,就需要我們積極尋找和發展替代燃料。
對于降低石油依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從長遠來說,就是要發展不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如電動汽車。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我們離不開石油燃料。
未來生物燃料開創希望
巴西用甘蔗開發乙醇汽油在國際上一直備受關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巴西每年甘蔗產量的一半用來生產白糖,另一半用來生產乙醇,代替汽油作為機動車的燃料。
巴西1975年啟動乙醇燃料發展計劃,政府還要求在人口超過1500人的城鎮中,加油站必須安裝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也以法律形式確定。在政府扶持下,巴西石油公司、圣保羅州蔗糖技術中心等機構一直在開展致力于提高乙醇生產效率的項目,包括研究各種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術。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乙醇燃料的利用在巴西達到一個高峰。當時巴西每年生產的80萬輛汽車中,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乙醇燃料發動機。
當前成熟的將生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技術并不多,技術上最成熟的就是糖、淀粉類乙醇和植物油為原料的生物柴油,推廣的最廣泛的也是這兩種生物燃料,目前已經占到世界燃油供應的將近3%。這里面,乙醇以美國的玉米乙醇與巴西的甘蔗乙醇為主,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燃料乙醇供應的90%;生物柴油則以歐盟為主,生產了全世界生物柴油產量的一半。(本報綜合中國石油報、科學松鼠會相關報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
即使在一些地方煤炭成為替代石油的主力,也不是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使用天然氣液化工藝生產油類產品也有類似問題。
在研究生物燃料的同時,人們也在嘗試使用另外的途徑替代石油,目前替代石油還真的沒有什么好的辦法,至少在可預期的二三十年時間內,石油仍然將是運輸行業使用的主要能源,不過也應該想到,石油沒了,我們用什么
![]() |
一名農民在巴西東北部城市伊拉瓜拉的生物柴油公司附近的蓖麻地中查看作物,巴西蓖麻籽是生產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之一。
![]() |
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揮之不去,國際油價跌宕起伏,由此引發的環境問題和能源安全問題讓人堪憂。在此背景下,各個國家紛紛把注意力投向了減少化石能源消耗、發展替代能源上,加快了發展替代燃料的步伐。
石油命運“血液”
1859年8月,當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工人在烈日下肆意揮灑汗水時,誰也不會想到,打出來的這口油井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宣告了現代石油工業的誕生。從此,人類進入了石油時代。
但是,人類也逐步進入了極度依賴石油的時代。如今,石油已不僅僅是能源,更是與人類命運緊密相連的“血液”。
可石油的蘊藏量并不是無限的,容易開采和利用的儲量已經不多,剩余儲量的開發難度越來越大。2004年,英國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翰·布朗就預測說,世界石油儲量只夠用40年。我們無法想象,在對石油如此強烈的依賴下,如何在石油枯竭的世界里生存。而且,石油在各個地區的分布很不均勻,這也成為各個國家能源合作和矛盾的導火索。
對石油的依賴還有不斷上升的風險。美國能源安全理事會高級顧問蓋爾拉夫特(Gal Luft)說,中國機動車增長率很快,很快會超過美國,但中國人均機動車擁有量還很低,將來還有石油進口的巨大潛在需求。
“我們的石油消費量是直線上升的,年平均增速是11%,但自身產量卻非常有限,產量增速只有2%,本土供給缺口越來越大。”中國科學院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范英表示,目前我國石油探明儲量非常穩定,儲量只夠我國消費10年。
時間尋找替代燃料
解決石油依賴該從哪里下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提議“加快石油替代產業的研究和部署,減少石油在交通運輸上的使用”。
之所以要從交通運輸領域下手,是因為這個領域是名副其實的“用油大戶”。目前世界汽車保有量約8億輛,預計到2020年全球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億輛。IEA(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表明,2001年全球57%的石油消費在交通領域,預計到2020年交通用油占全球石油總消耗的62%以上。如果這個領域對石油依賴有所減輕,那么石油依賴的“病情”將會得到控制。這樣一來,就需要我們積極尋找和發展替代燃料。
對于降低石油依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沈驥如認為,從長遠來說,就是要發展不使用汽油、柴油的交通工具,如電動汽車。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渡期。在這個過渡期內,我們離不開石油燃料。
未來生物燃料開創希望
巴西用甘蔗開發乙醇汽油在國際上一直備受關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甘蔗種植國,巴西每年甘蔗產量的一半用來生產白糖,另一半用來生產乙醇,代替汽油作為機動車的燃料。
巴西1975年啟動乙醇燃料發展計劃,政府還要求在人口超過1500人的城鎮中,加油站必須安裝乙醇加油泵。汽油中添加乙醇燃料的比例也以法律形式確定。在政府扶持下,巴西石油公司、圣保羅州蔗糖技術中心等機構一直在開展致力于提高乙醇生產效率的項目,包括研究各種甘蔗的基因及萃取技術。二十世紀80年代中期,乙醇燃料的利用在巴西達到一個高峰。當時巴西每年生產的80萬輛汽車中,四分之三以上使用乙醇燃料發動機。
當前成熟的將生物質轉化為生物燃料的技術并不多,技術上最成熟的就是糖、淀粉類乙醇和植物油為原料的生物柴油,推廣的最廣泛的也是這兩種生物燃料,目前已經占到世界燃油供應的將近3%。這里面,乙醇以美國的玉米乙醇與巴西的甘蔗乙醇為主,加在一起占了全世界燃料乙醇供應的90%;生物柴油則以歐盟為主,生產了全世界生物柴油產量的一半。(本報綜合中國石油報、科學松鼠會相關報道)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