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訊 石油瀝青進口量從2007年占廣西進口總量的45.6%到2009年穩居廣西各口岸之首,再到2011年成為油品進出口新興口岸,從進口到進出口這一明顯變化,此間有石化專家認為,隨著這次最大批量的柴油進口,“欽州石化產業成為我國連通東盟的石油物流交易中心”釋放的信號越來越強。
數據顯示,僅2011年至今,欽州口岸共檢驗進口原油66船(批)次共446萬噸、貨值38.77億美元;進口柴油1批次共3萬噸、2836萬美元;出口汽油19批次共41.68萬噸、貨值4.11億美元。
而在2007年,欽州口岸石油瀝青累計進口18.95萬噸,同比增長1.69倍,占廣西進口總量的45.6%,新加坡、韓國和泰國為主要進口來源地,貿易方式均為一般貿易,以國有企業為主導。到了2009年,主要自伊朗和東盟進口,自東盟進口呈倍增態勢。共進口石油瀝青13.1萬噸,價值5189.5萬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43.7%和28.2%,進口量穩居廣西各口岸之首。
石化行業專家認為,從進口到進出口,從一年累計進口18.95萬噸到進口原油446萬噸、出口汽油41.68萬噸這一變化,背后正是欽州億噸大港加快建設,深水航道和大能力泊位不斷開工建設并投入使用,提高了大型船舶安全優質進出港的聲譽;云南、貴州等港口腹地經濟增長幅度不斷加快,對成品油需求量逐年增加,海運的低成本和縮短距離運輸的便捷,吸引了國內各大企業紛紛取道欽州港進口。另一個是剛啟動3年、今后將成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第一個產值達千億元的欽州石化園區,去年便以已投產的22家石油化工、瀝青/改性瀝青、磷化工等企業和一批正在建設及引進企業帶來的聚集效應,油品物流大幅增加。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