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消息 日前,工信部下發《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涵蓋石油化工、天然氣化工、煤化工、鹽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領域。備受行業關注的煤化工、煉油等產業發展政策,均在規劃中有表述。其中,煤化工仍堅持從嚴政策,煉油布局兼顧中西部需求。規劃稱,“十二五”期間,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三大石化產業區集聚度進一步提高,形成3-4個2000萬噸級煉油及3個200萬噸級乙烯生產基地;配合國家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東北、西北、西南石化產業布局。
石化“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發展思路是:“綜合考慮煤炭、水資源、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及區域二氧化碳、節能和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等綜合條件,在蒙、陜、新、寧、貴等重點產煤省區,適度布局。”
此外,煤炭調入和基本平衡省區、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大氣聯防聯控重點區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超標和節能評估審查不合格的地區,嚴格限制現代煤化工的發展。新建項目烯烴規模要達到50萬噸/年以上;“十二五”重點組織實施好煤制烯烴升級示范項目建設。
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也已編制煤化工“十二五”專項規劃,產業發展的原則亦為“從嚴控制,嚴格控制項目審批”。
目前,煤制油、煤制烯烴等新型煤化工處于起步和示范階段,示范項目布局在內蒙、山西等地。由于試點項目規模偏小,煤化工擴容的沖動一直存在。《烯烴工業“十二五”規劃》措辭嚴厲地指出,“目前煤制烯烴產業發展有過熱的傾向。部分地區和企業未綜合考慮煤資源、水資源、環境、市場等條件規劃了大量項目。”
國務院研究中心一位能源研究專家認為,煤化工可以作為戰略性技術儲備,不適宜做商業開發。“我堅決反對煤制油。原因是資源代價太大,且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大。”
為滿足中西部市場需求,規劃特別提出“加快武漢、成都乙烯項目建設”;促進東北地區石化現有裝置改造升級,推動大慶、撫順等乙烯項目建設。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