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氣田群是迄今為止我國最大的凝析油氣田群,位于阿克蘇新和縣境內,由英買7、羊塔克和玉東2三個凝析氣田組成,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656.28億立方米,凝析油加原油儲量2600萬噸。
該氣田群投產后,年輸氣25億立方米,使西氣東輸“大動脈”又多了一股強勁的氣源,為塔里木天然氣安全穩定地東輸提供了資源保證;除此之外,每年還產高品質凝析油50萬噸。
英買力,維吾爾語“新的村莊”的意思。
這座“新的村莊”的誕生,不僅成為當地經濟騰飛的“助推器”;還將成為塔里木油田“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原動力。
揭開凝析氣藏的“蓋頭”
一位地質專家說,英買力氣田群能夠高效開發,得益于塔里木油田對凝析氣藏的認識及開發的經驗。
據介紹,凝析氣藏是介于油藏和天然氣藏之間的一種重要的油氣藏類型。截至2006年底,塔里木油田累計探明凝析油地質儲量10965萬噸;天然氣8463.56億立方米,占全國凝析油資源量的50%。
凝析氣藏具有開發機理復雜、開發難度大、技術工藝要求高等特點,在勘探開發中許多是世界級難題。
10多年來,經過塔里木石油人的積極探索,不懈努力,摸清了凝析氣田的開發機理,獨創了三種開發模式。他們通過循環注氣開發的手段,使凝析油采收率達到了54.7%的高水平,完善了凝析氣藏開發理論,探索出一套凝析氣藏高效開發的新方法,這一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當前在世界油氣開發中,凝析油氣藏開發比例不斷增長已成為明顯的趨勢,塔里木油田凝析氣藏開發的經驗,將對我國凝析氣藏開發起重要的推動作用。
為了2008北京奧運之年
英買力氣田群的建成和投產,標志著以克拉2為主的西氣東輸氣源大軍中,又多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新伙伴”。
2006年底,塔里木油田天然氣年產量突破100億立方米。這股西氣帶著塔里木人的承諾輸向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以北京為中心的華北地區共12個省(市)、80余個大中城市。
“如果以每戶每天消耗1立方米天然氣計算,塔里木油田每年生產的天然氣可滿足3500萬戶、1億多人的生活需要”,塔里木油田公司總經理孫龍德用形象的語言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有著“綠色能源”之稱的天然氣,最大的特點是清潔,燃燒時二氧化硫、粉塵排放量幾乎為零。
根據國家能源戰略的需求和環境保護的需要,塔里木人肩負起責任,實現了莊嚴的承諾:僅用了8年時間,天然氣生產快速增長,產量突破百億立方米。用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院長江同文的話來說,產量是以“直升機”式的速度在增長。
據了解,在申辦2008年奧運會中,北京天然氣的使用程度,曾是國際奧組委投票時參考的一個重要依據。專家稱,西部天然氣的東進,使中國東部的能源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悉,2006年,首都天然氣用量已經超過40億立方米,所帶來的環境效益極其顯著:大氣環境質量初步達到國家環境質量二級標準,每年替代燃煤700萬噸,減少飛灰煙塵77萬噸,減少廢渣排放24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8萬噸。據預測,今年北京用氣量將達到45億立方米,2008年奧運會期間,天然氣用量將超過50億立方米;2015年為80億立方米,2020年將達到100億立方米,天然氣使用增長幅度世界第一。英買力氣田群的建成,將在資源上保證了奧運之年北京的天然氣用量,賦予“綠色奧運”更為現實的含義。
更令人欣慰的是,為了實現西氣東輸安全、穩定、優質供氣的莊嚴的承諾,塔里木石油人時刻準備著:2008年,作為塔里木第二批向西氣東輸供氣的迪那氣田將建成投產,年供氣量將突破30億立方米;和田氣田也將于2009年建成。
能源“大動脈”橫貫東西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油東運”,一個能源“大東輸”的格局正在中華大地上形成。
作為中國二十一世紀能源接替區,根據國家第二次油氣資源評價,新疆擁有石油資源量208.6億噸,占我國陸上石油資源量的30%;天然氣資源量為10.3萬億立方米,占陸上天然氣資源量的34%。
業內專家認為,塔里木盆地天然氣產量猛增,使得新疆天然氣領域率先成為“現實的”主產地,鞏固了我國天然氣“東輸”的格局。
塔里木天然氣產量的大幅增長,加快了我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進行油氣合作的步伐,形成向東部輸油輸氣的規模效應,從而使新疆在我國能源版圖中的地位更為凸現。
今年4月20日,西部原油管道的投產備油儀式在鄯善原油首站舉行。此次備油成功,標志著我國“西油東運”能源“大動脈”之一的西部原油管道建設與投產準備,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總投資150億元的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是國家重點工程,也是我國“西油東運”的主力工程。西部成品油管道已于去年7月投產,西部原油管道將于今年6月具備投產條件。
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的設計輸量分別為2000萬噸與1000萬噸。這項舉世矚目的工程建成后,它將我國西部油田、中亞國家的原油與中部大型企業及東部地區連接起來,構筑起“西油東運”的戰略通道。
“西氣東輸”、“西油東運”,一條能源“大動脈”,連接起東部與西部、中國與中亞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