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哪里的原油價格來給中國成品油定價,官方至今并未公布;行業研究人士只得依據布倫特、迪拜和辛塔三地價格推算
伴隨著國際油價的暴跌,中石化香港油站、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宣布下調汽柴油價格,但是中國內地成品油價格卻依然無動于衷。市場分析人士稱,由于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中所參考的三地原油價格并不透明,這就使官方擁有了可操作空間。
今年4月底以來,紐約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由每桶115美元降至今日(8月19日)的80-81美元。
根據國家發改委2009年5月8日發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第六條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此機制一改2001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依據紐約、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價的加權平均值來確定的做法,實現了以原油價格來定成品油價格的想法。不過,《辦法》中并沒有給出具體是參考哪三地的原油價格,同時基準價格也沒有清晰地說明。財新記者就此問題詢問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但迄今未得到答復。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仔細查看各類文件后告訴財新記者:“我確實沒有在任何的官方文件中發現‘三地’的內容。”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在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認為,官方應該不會公開列出具體運算細節。
但是目前市場上約定俗成地將“三地”指向布倫特、迪拜和辛塔。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市場分析師陳蕊表示,其所供職的研究所在測算時參考的原油價格大概有十幾種,但是布倫特、迪拜、辛塔三地價格是比較主要的,從整體國際原油市場上來看,這三種價格對于中國來說具有代表性。因為中國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大部份都是來自這三個區域的國家,而WTI則屬于北美區域,并不是中國的主要進口對象。
而另有研究人士推測,這三地是指布倫特、迪拜和米納斯。
根據中國石油油品信息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共來自2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東國家有8個(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非洲國家有7個(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乍得、剛果布、埃及、赤道幾內亞、蘇丹),東南亞國家3個(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拉美國家4個(巴西、哥倫比亞、墨西哥、委內瑞拉),北美國家1個(加拿大),此外,還有蒙古、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澳大利亞。
截止8月16日,布倫特、迪拜、辛塔22個工作日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為-0.48%,目前遠遠低于發改委4%的目標區間。
陳蕊認為,從目前看,隨著經濟的復蘇、全球通脹壓力加大、石油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資者逢低建倉,未來一段時期石油價格仍有上升動力,由于中國油價調整的參考周期過長,因此很難說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的窗口會打開,國際油價在年內將會呈現震蕩上升的格局,整體維持在高位。
不過,對于國內外成品油價格落差拉大,研究者擔心套利活動將再度出現。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