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到底是否超過美國?工信部稱,1至5月,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1.91億噸,對外依存度達55.2%,已超越美國(53.5%)。國家發改委稱,今年上半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54.8%,仍低于美國同期水平。按照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1月至5月數據計算,美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61%。
有能源專家說,兩者只是計算方式不同,發改委數據更為準確。其實,我國原油依存度超越美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我估計,這個時間很快就會到來。
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逐年增高,說明我們每年從國外進口的原油一直增長。那么,從理論上說,我們國內的油價與國際油價的聯系程度也一定會更加緊密。國際油價高,國內油價也高。國際油價跌了,國內油價也應當跟著跌。
事有大謬不然者。國際油價漲,我們跟著大漲。國際油價大跌,我自巋然不動。油價關系到所有物價高低,在我國物價連續37個月走高的時候,全國人民對油價下行望眼欲穿,猶如大旱之望霓虹。
老天爺總是公平的。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全球股市慘綠,國際油價8月短短7個交易日跌了兩成。歷史又一次給了中國人民享用較低油價的機會,用時髦說法是“時間窗口”。上一次大好機會是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國際油價下跌到30多美元。那時候,我在本版評論中呼吁國家動用外匯儲備買石油。遺憾的是,我們寧愿買美國國債,也不愿低價購買石油。機會就這么白白喪失掉了。記得我當時發了一個宏愿:只要一天不改變這種只買貴的不買賤的做法,我就一天不停止呼吁。后來,我接受了呼吁無用的事實,很長一段時間不理睬油價,就是“油(由)他去”,只是用個人綠色出行來表示對高油價的難以接受。
文人的臭毛病改也難。這幾天,看到國際油價下跌兩成,又想起呼吁大力購買石油。可見一個人知不易,行也很難。很多理念堅持不了多一會兒,自己就放棄了。倘若是個人手頭有錢,誰都知道現在是買石油合算,還是買美國國債合算。
很多人認為國內油價定價機制出了問題。我則認為更深層的矛盾在于我們的國際買油機制有問題,你的石油是怎么買的,為什么總是買貴不買賤,買漲不買跌?究竟是什么人在操作買油,對這些人有沒有業務考核和問責?負責買油的人有沒有自己辦一家公司,低買高賣?國內進口石油就永遠只能在高位接盤?不把“怎么買”和“誰來買”的問題弄清楚了,國內的油價難以改變“易漲難落”的局面。
我們所看到的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背道而馳,僅僅是石油市場壟斷的冰山一角。最大的壟斷,最有效的壟斷,當然是壟斷石油進口權,或者說明白了,就是貴買賤不買的權力。不解決進口石油總買貴的問題,國內再好的成品油調價機制也不可能讓老百姓享受國際石油大跌帶來的實惠。凡事須得研究,才能明白。我看我們要多研究一下進口石油價格和機制的問題,不能總是眼瞧著國際油價大跌的天賜良機一次次丟掉。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