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3號汽油油價貴過美國普通汽油的一個原因是稅率較高——目前稅金占中國汽油油價的36%,而美國則為15%到20%。不過CBN記者昨天從美國能源部網站查詢發現,中國裸油價(去稅后價格)也高于部分歐洲國家,仔細分析對比,原來中國成品油煉制、批發及運輸環節的利潤占比不低,業內人士認為,這其實也是推高油價的“元兇”。
北京裸油價高于歐洲部分地區
發改委價格司曾表示,以北京市93號汽油為例,目前93號汽油含稅零售價格為每升6.37元,(其中含增值稅0.925元/升、消費稅1元/升、城建教育附加0.193元/升),也就是說稅金占了售價的31.6%,北京的裸油價為4.352元/升。
CBN記者拿到的一份美國能源部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比利時、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英國和美國的普通汽油裸油價分別是2.33美元/加侖到2.66美元/加侖之間,折合為人民幣是3.96元/升到4.788元/升之間,比利時、法國、德國和英國的普通汽油裸油價都要比北京93號汽油便宜一點。
我國還有一種品質較低的90號汽油,其現行最高零售價為5.425元/升,除稅后裸油價約為3.46元/升,與英國裸油價有0.5元/升的差距并不算很大。“這說明一個現象,我國零售汽油的渠道成本可能會較高。”廈門大學教授林伯強指出。
成本來自中間環節
多數國家原油成本都由這幾塊構成:原油、煉廠利潤、分銷商、稅收。今年5月美國普通汽油的售價為2.27美元/加侖,其中稅收為20%,原油成本為66%,煉廠為18%,分銷為-4%,這表明美國的汽油分銷商們在5月正虧著錢。
在中國,裸油成本也包含原油、煉廠利潤、分銷(零售、批發及運輸)等,不過中間環節占比要高于國外。
首先,國內成品油分銷渠道中分為批發和零售兩個環節。今年以來因為中國理順了定價機制,國家給予民營和國有批發、零售商都有一定的利潤,批零倒掛現象已經蕩然無存。根據國家文件,“合同約定由供方配送到零售企業的,最高批發價格按最高零售價格倒扣300元確定;當市場零售價格降低時,批發價格也要相應降低,保持批零價差不小于300元”,也就是說零售企業至少有每噸300元的差價,但目前零售的利潤空間要高于300元。
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7月9日報告稱,中石化93號京標汽油的批發價為8022元/噸,而按照6.37元的京標93號油價計算,零售價應為8800元左右,差距約778元/噸。
上海一位加油站的負責人告訴CBN記者,近800元的利差中零售商可以拿到的利潤約是500元/噸(約合0.36元/升),因為要除去人工、水電煤、運輸等成本。”以此推算零售利潤占裸油價(4.352元/升)8%,但零售環節總收入占含稅汽油油價的近10%。
而兩大石油公司的原油加工及批發成本有多高?有媒體稱,石油公司以“商業機密”為由一直對此沒有公開過。
汽油中主要成本還有一項是原油,我國原油分別取自進口和國內油田。因為原油油價在不斷波動且品種不同,而且汽油油價也在不斷上躥下跳,所以原油所占裸油價、含稅汽油油價的比重也是時刻波動的。
現在加工一噸汽油要使用5、6月份的國際原油油價作為參考,這是由于我國大部分的原油都有一個滯后供應期。今年5月中石油內供原油接軌價格表詳細記載了目前國內主要的原油油價。其中最貴的油來自俄羅斯,含稅價3072元/噸,不過作為供應國內主要成品油的中石化基本不會用這么貴的油,而會選擇一些劣質油,價格在2600到2700元/噸左右甚至更便宜。
“由于一噸原油會生產出汽油、柴油和其他產品,因此假設測算原油的所占成本的話,可以按照1.075噸原油約合1噸汽油換算,就拿較貴的3000元/噸原油價折算成汽油計算,約為2790元/噸(約合2元/升)。”一位證券公司的人士對記者說。因此如果按照3000元/噸的原油來看,其成本約占北京93號裸油價(4.352元/升)的46%左右,那么煉廠、批發及運輸環節利潤可能占到裸油價的41%,遠遠高于美國、歐洲。
林伯強說,中國“原油占成品油價比重低,但渠道占比高”說明中國還需要在石油產業上提高效率,“比如我們的運輸費用可能占油價20%左右,但美國要偏低。”他同時指出,我國汽油價過高也使運輸費用較高。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