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中古生界海相油氣勘探是我國重要的勘探領域。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
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津義、鄭冰等對我國黔西北地區油氣
地質條件進行了綜合評價與勘探目標優選,認為我國黔西北地區發育有優質烴
源層和有利儲蓋層,具備較好的油氣成藏條件。
由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津義、
鄭冰等完成的科研項目--黔西北地區油氣勘探潛力研究,日前通過中國石化股
份公司科技開發部驗收委員會的驗收。
該項目對我國黔西北地區油氣地質條件進行了綜合評價與勘探目標優選,
研究認為我國黔西北地區發育有優質烴源層和有利儲蓋層,具備較好的油氣成
藏條件,勘探前景廣闊。南方中古生界海相油氣勘探是我國重要的勘探領域。
黔西北地區油氣勘探潛力研究,是針對該地區及鄰區已發現的氣田、古油氣藏
和多套古生界烴源巖以及大量油氣顯示而進一步展開的油氣勘查工作,目的是
深化地質認識,評價有利含油氣構造,拓寬勘探領域,為實現該地區油氣突破
提供科學依據。
王津義、鄭冰等科研人員在大量野外實地考察及總結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
基礎上,對該地區的構造演化、油氣地質條件、油氣成藏規律及保存條件進行
了深入的探討,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科研人員系統研究了黔西北地區構造演
化、烴源條件、儲集條件、保存條件和鄰區古油氣藏解剖及類比研究。通過包
裹體分析,提出斷裂主要經歷3期構造運動,結合構造演化特點,歸納為3個主
要發展階段和9個發展時期,并根據坳陷—斜坡—隆起構造的發展及斷裂分帶性
,將該區劃分為5個構造分區、13個構造帶。
科研人員通過對烴源巖、儲層、蓋層及儲蓋組合的綜合研究,提出了該區
存在3套重要烴源巖,指出存在上、中、下3套生儲蓋組合,其中以下組合最為
重要。科研人員通過蓋層、斷層切割等研究,完成了該區保存條件的評價,提
出了該區發育膏質巖、泥質巖和鋁礦巖系3類蓋層,指出婁山關群膏質巖沉積是
保持油氣潛力的決定因素,構成整體封蓋功能;泥質蓋層以牛蹄塘和金頂山組
封蓋性能最強。科研人員結合古油藏解剖和其他研究成果,完成了本區有利油
氣勘探區帶的綜合研究與評價,指出黔中隆起北部大方復向斜、仁懷斜坡桑木
場—普宜復背斜、官店—清池復向斜、黔南坳陷安順—貴定斜坡具有較好的保
存條件,具有廣闊的油氣勘探前景。
驗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圓滿完成了合同規定的各項任務和技術指標,技
術思路明確,研究方法得當,報告內容豐富,論據充分,對我國黔西北地區今
后的油氣勘探開發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