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三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山東黃島基地有望本月開始注油。至此,一期四個戰略石油儲備基地中,僅剩大連基地能否在2008年底前竣工尚待關注。
與此同時,本報從有關渠道獲悉,目前第二批基地的選址工作正在加快進行中,廣東、海南、湖北都在力爭進入第二批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基地選址名單。有關部門也正在著手制定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國家石油儲備法》等。
長期儲備能力為90天
從2003年開始,我國開始在鎮海、舟山、黃島、大連四個沿海地區建設石油戰略儲備基地。目前,鎮海基地和舟山基地已經竣工。其中鎮海基地已經于去年開始儲油,市場人士估計鎮海的戰略儲備庫中已經注有超過140萬噸的原油。而據大連石化方面的消息,目前大連基地庫區的建設由于當地居民搬遷的問題尚未解決,預計最快也要到今年年底才能完成。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到2010年,我國將建成相當于30天進口量的石油戰略儲備。按照2006年進口1.3億噸原油的標準計算,一期四個基地將形成39天的儲備能力。
但業內專家表示,按照國際能源機構的標準,石油供應中斷量達到需求量的7%就是能源安全的警戒線,超過這一界限就需要采取包括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在內的一系列應急措施。目前,美國、日本等國家都建立了90天使用量的戰略石油儲備規模。
對此,國家發改委表示,根據有關規劃,我國第二批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的總儲備能力將達到2800萬噸,長期目標是形成相當于90天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即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戰略石油儲備能力的達標線。
民營油企期待名分
在規劃和建設建立戰略石油儲備設施的同時,有關部門正在加快有關立法,并創建若干新機構。據悉,目前國家發改委已設立了石油儲備辦公室,并著手組建國家石油儲備中心。
對于正在醞釀和制定建立石油儲備的法規性文件,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文件將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我國在若干年內要達到一定的石油儲備量,二是要求我國經營石油的企業應具備合理的儲備。
而在立法方面,備受關注的《國家石油儲備法》的立法進度十分緩慢。對此,業內專家表示,該法案出臺后,極有可能降低民企進入國家石油儲備體系的門檻,勢必觸及處于壟斷地位的石油企業的切身利益。
事實上,在給民營油企平等身份這個敏感的話題上,已經實施的《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和《原油市場管理辦法》已在政策上有所松動。然而分析人士卻認為,有關政府部門不妨趁熱打鐵,在國家石油儲備方面再給民營油企一個制度出口。
業內專家指出,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石油儲備于全局有利,應把“民營企業參與石油儲備”寫進《國家石油儲備法》中,給民企以合法名分。有了合法身份,才能打破現行石油市場的格局,實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國外的經驗也證實了這一點。
目前,民營石油企業擁有的儲油能力達10萬噸以上的油庫至少有10座,然而由于沒有油源,這些具備相當規模的油庫往往處于閑置狀態。上述專家建議,對于這種情況,國家可以出臺政策,以充分利用這些閑置的資源。具體措施方面,可以采取國企與民企石油儲備分開經營,或以國企為主體,分別與幾家民企進行合作等方式。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