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油污帶漂浮在廈門海域一事引起眾多市民關注,海洋專家在事故發生后取水樣調查顯示,廈門海域受本次殘油泄漏事故影響最嚴重的地方石油含量超標一百多倍,至于事故對海域生態的影響,則需進一步觀察。
截至昨日下午5時,省海洋研究所初步檢測得出的結果是:胡里山附近海域受事故影響最為嚴重,事故發生后這里的海水石油含量超標一百多倍,不過,演武大橋附近海域情況則好得多,石油含量超標率只比正常標準高出了一至兩倍。
市海洋與漁業局說,事故發生后,絕大部分油污已被專業清污隊伍及時清理,但有一小部分油污漂浮到了外海,另有一小部分油污被吸附到廈門海域沿岸灘涂,造成石油含量超標。
據介紹,受本次事故影響的廈門海域執行的是二類海水水質標準,按規定,二類海水水質中石油含量不能超過0.1毫克/升。
海洋專家說,至少需要經過幾周時間,經過幾次大的漲潮落潮,本次殘油泄漏事故對廈門海域帶來的影響才能消退。
受本次事故污染的海域生活著中華白海豚等海洋動物,白鷺也經常在這一帶覓食,本次事故對廈門海域的生態環境會帶來什么影響?對此,省海洋研究所表示,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在短時間內難以顯現,對此,專業人員還需做較長時間的觀察。
另外,廈門海事局在昨日下午表示,造成本次事故的嫌疑船舶“河北好運”輪仍在被滯留中,最終結論及責任認定正在做進一步調查確認。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