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頭號石油商中石油昨天宣布,出手5億美元購買了俄羅斯石油商的股票。其公告中“成功”、“互利”、“雙贏”等字眼透著生意做成后的“歡喜”。
真這么值得“歡喜”嗎?中石油原打算買入的可是30億美元的股票,意圖是成為更高重量級的股東、深度融入俄石油業。
回顧這個背景,再看這筆“縮水”的買賣,即便“歡喜”似乎也談不上痛快。
也許,不夠痛快的原因恰恰在于我們不夠“狡猾”。
在這場與俄羅斯石油商的討價還價中,新加坡國有投資巨頭淡馬錫和印度國有石油商顯得更“狡猾”些。
本來有雄心要拿下羅斯石油20億美元股權的淡馬錫,后來卻悄無聲息地放棄了,原來是每股7.55美元的高價讓它心疼;而最初也打算買入30億美元股權的印度石油商,同樣在聽到高價后不見了蹤影。作為與中國并列的發展中大國,印度對石油資源同樣如饑似渴。
有時候,放棄一樁陷于被動、純粹“賣方市場”的生意,是一種精明與勇氣。
英國石油商BP和馬來西亞國有石油商也比我們“狡猾”。他們不露聲色地與俄羅斯石油商博弈,最大限度地向目標靠攏。
馬國石油商最終購入了價值11億美元的股權,英國石油商BP則購入了價值10億美元的股權。事實上,他們最初希望購入的股票數量都不亞于中石油。
同樣的出發點,不同的路徑,到達的是不同的終點。也許,中國石油商今后能“狡猾”些,多搜羅些談判籌碼,多些技巧與決斷。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