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國家能源局印發《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將天然氣在全國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7.5%左右。剛剛過去的全國性“氣荒”影響廣泛,建立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也成為全國兩會關注焦點。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回應媒體有關“氣荒”的問題時表示,這個冬季“有驚無險”,但也暴露出我國天然氣產供儲銷方面的問題。解決問題要多措并舉:廣拓氣源,組織研究致密氣、頁巖氣開采和煤制氣技術;與周邊國家簽訂更加緊密、長期的天然氣購銷協議;加強天然氣儲備和LNG儲罐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儲氣能力;深入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下一步,我國還要建立2億立方米左右的調峰機制,其中1億立方米主要通過中石油、中石化、中國海油等供氣企業來完成,另外1億立方米分解落實到地方。
一些人大代表也紛紛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中石化總經理助理、勝利石油管理局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孔凡群表示,從國際上看,目前北美和歐洲天然氣利用程度較高的國家,儲氣庫調峰能力占年消費量的20%,世界平均水平超過10%。相對而言,我國現有儲氣調峰能力確實還有待提升。他建議,加快建立以商業儲氣庫為主體、戰略儲氣庫為保障的儲備體系,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商業儲氣設施建設運營,同時要開展新的國家天然氣戰略儲備基地建設論證。
還有人大代表建議,嘗試推行調峰氣價政策,由國家制定儲氣庫儲轉費的收取標準和調峰氣價。此外,也可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鼓勵企業通過市場實施氣價調峰,推動天然氣市場化交易。在此過程中,要保障擁有儲氣庫調峰設施的企業獲得合理收益,提高企業對建設儲氣庫等調峰設施的積極性。
這些人大代表的建議與《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相契合。《指導意見》提出,今年要加快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一是天然氣生產方面要多措并舉做好穩供增供;二是推進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三是建立天然氣儲備制度,提升儲氣調峰能力;四是供應方面要建立健全天然氣需求側管理和調峰機制,優先保障民生用氣,推動供用氣雙方簽訂中長期購銷合同。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