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家任務的情況下,連中石油和中石化這類“減排是一個歷史難題”的央企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也在今年出現削減。
環保部在8月底公布的《2013年度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公告》顯示,被環保部直接考核減排結果的中石油、中石化、華能、大唐、華電、國電、神華、中電投均沒有出現污染物總量增加的情況。
其中,華能、大唐、國電和神華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了10%以上;而中石油和中石化這“兩桶油”2013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則同比下降了7%-10%。“兩桶油”在2011年和2012年的節能減排方面連續未達標。
中國已經受夠了大氣污染帶來各種棘手的難題。目前,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除了已經納入地方政府官員業績的考核之外,還納入了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目的是迫使他們在推動節能減排上有更大的動力。
“國資委已經下令,作為央企,我們必須這么做。”上述一家央企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說,“國家對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的心情很迫切,公司領導很擔心被約談。”
國家任務
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已經成了國家任務。中國在“十二五”期間確定了四項主要污染物的減排任務,包括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以及氮氧化物。根據相關規定,在“十二五”期間,氨氮和氮氧化物需要各削減10%,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則需各削減8%。
為了敦促央企跟上國家節能減排的節拍,相關部門施壓顯著。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去年9月22日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大唐集團等企業主要負責人簽訂了重大能源保障項目任務書,目的除了“增加天然氣供應”之外,主要是“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和“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
“總體來看,未來電力的增長趨于緩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對記者說,“加上新能源的不斷發展,煤電已經沒有空間。”他說,未來燃煤發電的發展空間不大,2015年煤炭消費將達到峰值。他同時表示,央企應該跟上國家節能減排的節奏。
早在2011年召開的中央企業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就明確了央企“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在會上說,央企“十二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二五”末,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價)下降16%左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降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他說,“十二五”期間央企將加大退出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領域的力度,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消耗少、排放低、可持續的產業,特別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上述目標還包括:石油石化、電力、鋼鐵、有色、煤炭、建材、化工、交通運輸等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指標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接下來的減排工作中央企將面臨更多的困難。“‘十一五’期間,央企為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能減的已減,能降的已降。”黃淑和說,“剩下的大多是難啃的‘硬骨頭’。”
目前,央企實現節能減排的途經,重點是通過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發展新興產業來替代傳統產業。
按照黃淑和的說法,央企在發展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方面要發揮引領作用,在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方面要發揮骨干作用,在發展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產業方面要發揮重要作用。
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何炳光在8月26日的2014中國節能環保高峰論壇上說,推動節能減排必須有強有力的節能環保產業作支撐。他說,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要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而屆時,綠色產業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雙控”減排
官方資料顯示,過去幾年,一些央企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出現了嚴重超標的現象。
比如,盡管中石化在幾年前表示“污染的錢一分不賺”,把綠色低碳作為公司重要戰略,中石油也宣稱“牢固的清潔生產理念已深植所屬企業”,但這與環保部后來在現場核查的事實并不搭調。事實是:它們減排工程建設和運行仍然明顯滯后,多個國家目標責任書項目未完成,減排任務完成量落后于時間進度,也落后于全國各省的減排進度。
根據環保部此前發布的2012年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結果:在接受考核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八家央企中,絕大多數均實現了2012年度各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唯有中石油、中石化兩家企業未能通過減排考核。其中中石油未完成化學需氧量減排目標,中石化未完成氮氧化物減排目標。
上述結果顯示:2012年中石油化學需氧量同比下降0.08%,與年度減排0.6%的目標相去甚遠;而中石化氮氧化物排放量不減反升。環保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說,在減排方面,“兩桶油”已經遠遠落后于全國。
結果還指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減排工程措施建設明顯滯后:中石油共有115臺燃煤鍋爐,其中1/3(38臺)未安裝脫硫設施,沒有一臺安裝脫硝設施;38套催化裂化裝置中,僅兩套安裝脫硫設施。中石化共有174臺燃煤鍋爐,約40%(69臺)未安裝脫硫設施,僅有4臺安裝脫硝設施;49套催化裂化裝置中,僅有5套安裝脫硫設施。
最后,環保部決定暫停審批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公司除油品升級和節能減排項目之外的新、改、擴建煉化項目環評。
劉炳江說,“兩桶油”的減排是一個歷史難題。比如,在環保部2011年度減排考核中,“兩桶油”同樣沒有完成當年減排任務。
《人民日報》在2013年8月9日發表時評稱,這兩家石油集團煉油產能的48%集中在京津冀魯、長三角、珠三角大氣復合污染嚴重的地區,下屬企業污水排放和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還在執行17年前的標準,水污染物排放濃度(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是美國的3倍以上,二氧化硫是美國的8倍以上,導致每煉制1噸原油二氧化硫排放量是美國的11.7倍,氮氧化物排放量是美國的2.6倍。
上述時評還說,“石化雙雄”海外的煉油企業環保水平達到世界領先,在國內卻不到及格線,減排進度甚至大幅落后于全國各省和其他一些央企,如此結果發人深省。
在8月30日至31日的2014年中國低碳發展戰略高級別研討會上,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說,中國將加強碳排放管理和考核,研究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逐步實現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按照中國正在開展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的要求,對未完成減排目標的地區,有關負責人在考核結果公布后一年內不得評優樹先和提拔重用。
而在央企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郭建新在去年表示,“國資委將進一步完善對中央企業節能減排的考核指標,推動中央企業在節能減排當中當好排頭兵”。
“央企應該跟著國家的目標來走,但有些東西可能是剛開始,做得不容易。”姜克雋對本報說,“等(央企)相關設備上去以后,它們在節能減排上就(會)做得更好。”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