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市場火爆時,沒有盲目鋪攤子、上產能,而是投巨資延伸產業鏈條。如今,市場低迷之際,這條產業鏈價值凸顯——全國半數以上煤焦化企業虧損、限產,開灤中潤煤化工有限公司依然開足馬力生產,始終保持盈利。
不久前,記者在開灤中潤門口看到,七八輛大卡車正等著提貨。“這都是附近鋼廠的車,是我們的老客戶了。”中潤公司黨委書記趙衛民告訴記者。
“其實我們壓力也很大。”趙衛民拿出財務報表,“你看,2013年前3季度中潤滿負荷生產,累計生產174萬噸焦炭。如果沒有下游產品,等待中潤的也是虧損。”
目前,全國焦炭產能嚴重過剩,焦炭與原料焦煤價格倒掛,虧損的焦化企業比比皆是。來自市場的信息顯示,1月12日當天,焦煤每噸賣1180元左右,每生產一噸焦炭約需1.2噸焦煤,原料成本就高達1400多元。但每噸焦炭只賣1350元上下,如果再加上加工成本,算下來,一噸焦炭要虧損近100元。
中潤盈利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秘密?
“這就要算另外一筆賬了。”趙衛民說,焦炭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煤氣、粗苯等副產品,中潤對這些副產品吃干榨凈,利用煤氣制取工業甲醇,對粗苯進行精制提煉,開啟了增值之旅,找到了利潤平衡點。
“目前,甲醇市場價格為2485元/噸,高純苯售價高達8356元/噸,都有較大的利潤空間。”趙衛民說,中潤在年產220萬噸焦炭的同時,利用副產品還可生產20萬噸工業甲醇、20萬噸高純苯。所以算總賬,中潤依然能夠盈利。
但就是為上馬這兩個“救命”的精深加工項目,開灤曾爭論了很長時間。當時在企業,拿這筆錢來擴產能、建焦爐的呼聲很高。
“中潤上馬甲醇和粗苯精制項目是在2006年,兩個項目投資高達12.3億元,有人覺得不值。”趙衛民說,因為當時正是焦炭市場紅火的時候,每噸利潤高達幾百元。如果拿這筆錢建焦爐,年可多產100多萬噸焦炭,輕輕松松賺大錢。
在對市場前景進行深入分析后,中潤最終放棄了擴大產能的計劃。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告訴記者,中潤投資35億元,在建起4座焦爐的同時,配套建設了甲醇項目和粗苯精制項目,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
由焦炭到煤化工,一條產業鏈,救活了一個焦化廠。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焦炭市場直線下滑,但依靠這條產業鏈,中潤一直保持盈利,這在全國焦化行業中也不多見。
按照規劃,這個產業鏈條還將繼續向下游延伸。“再過不久,隨著改性聚甲醛和己二酸項目的投產,開灤在煤化工領域的盈利能力將會更強。”張文學說。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