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國石油(601857行情,股吧)(601857.SH)發布公告,公司將耗資10.0453億元收購母公司旗下成品油業務及相應資產。 中國石油是集中了母公司優質資產后上市的,同樣也繼承了母公司的特點:其上游原油開采業務龐大,而下游煉油及分銷業務較小。“它在扎馬步,冀望能通過收購實現產業鏈上的平衡。”有業內專家說。 然而在油價倒掛的時代,成品油分銷業務對中國石油的業績是否有利呢?畢竟與國際市場價格相比,我國成品油零售價低出太多。 于是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在印尼等國放棄成品油補貼后,中央政府可能也會逐步放開成品油的價格管制。“中石油集團此時將優質的加油站納入上市公司,正是為下一步提升中國石油業績做準備!” 對此,中石油集團相關高層未予以回應。 收購下游業務 6月10日,中國石油召開董事會臨時會議,批準公司購買中石油集團公司所屬23家企業所擁有的208座加油站、25座油庫等成品油銷售相關的業務及資產(含8家經營成品油銷售業務公司的股權),并同意公司與中石油集團簽署《資產轉讓協議》,交易金額為人民幣10.0453億元。 據悉,上述資產均分布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主干道上,其中8家經營成品油銷售業務的公司都集中在環渤海經濟圈及長三角地區,是當地主要的成品油銷售企業。 此前有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石油擁有加油站1.8萬座,年成品油零售量僅4800萬噸,單站銷售量尚不足3000噸,較中石化有很大差距。 “這是因為1998年石油行業重組時,中石油集團獲得了長城以北各省的油田、煉廠和銷售企業,中石化則得到了長城以南的油田、煉廠和銷售企業。”上述業內專家稱:“這在客觀上形成了中石油上游業務優勢明顯、中石化中下游板塊實力特強的格局。” 記者了解到,由于國內成品油消費旺盛地區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東南沿海省份,西北、東北各省產能遠大于當地實際需求,因此中石油集團每年都會將大量成品油資源從西北、東北各煉油廠運往華東、華南,交給中石化銷售,這不但降低了中石油集團零售市場占有率,必須視中石化每年的外部采購數量而定,這更成為其公司迅速發展的瓶頸。 “只有成品油銷售量穩定增長了,原油開采業務、化工業務等才能得到發展,因此零售市場占有率對石油企業來說十分重要。中石油在這點上尚有待提高。”有證券分析師說。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中石油集團歷任首腦都極力擴張在南方各省份的成品油零售網點建設,包括加油站建設、油庫建設和成品油配送網絡建設,甚至在2002年前后出現了中石油、中石化員工為爭奪加油站建設權而大打出手的尷尬場景。 然而由于南方是中石化的傳統領地,中石油集團在當地的努力收效并不大,更多的是依賴南方省份原有的民營石油企業銷售成品油,因此在這些地區中石油集團的石油銷售公司,主要負責向民營石油企業批發成品油。 此次中石油集團正是將這些聚集在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的石油銷售企業及其相應資產置入上市公司,以增強其上市公司的成品油零售能力。 “此次關聯交易正是中國石油為整合產業鏈價值進行的努力,只有下游銷售板塊實現擴張,中國石油的原油開采和煉化業務才能更好的發展,就像練武人常講的扎馬步一樣。”上述證券分析師說。 機制改革待定 由于中央政府對成品油價格的管制,目前國內成品油價格倒掛嚴重,在華南一些省份,柴油出廠價已高于其市場零售價2000-3000元/噸。這時將母公司的銷售業務購入是否會影響中國石油業績呢? “加油站虧損是肯定的,但很多直銷業務并未執行政府規定的零售中準價,因此這次購入資產的盈利能力尚不能確定。”上述市場分析人士說。 中國石油、中石化一直都有成品油直銷業務,即它們會向特定用戶定期、定量供應成品油,銷售價格由雙方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