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在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六條禁令”的進程中,東方地球物理公司從今年3月份開始了將安全文化研究成果推廣應用的工作。
基層骨干在聽取成果講座之后,大家用“感到非常振奮”來評價這一研究成果,認為這是上級給基層安全生產工作送來的一把量身定做的“工具”,只要按照這套程序去做,安全生產就一定能得到確保。
那么,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安全文化研究成果呢?
用科學的理念把握安全生產的本質
每1.7萬個隱患的存在就會造成2人死亡事故。這是國際著名咨詢公司GSR對世界五大油公司統計的結果。這無異告訴我們,實現安全的關鍵在于消除隱患,安全生產是有規律可尋的。
從2006年開始,東方物探啟動了為期3年的《石油物探企業安全文化的培育與塑造》安全文化研究課題,HSE部、企業文化部、政研會聯合作戰,以期通過理論研究來找到確保安全生產更為有效的途徑。兩年多來,課題組進行了4次大規模調查,行程近30萬公里,奔赴國內國外203個作業現場,為課題攻關獲取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在借鑒國外先進企業安全管理理論和安全文化理念的基礎上,課題組經過深入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基本把握了東方物探員工的行為、思維特征,通過找出制約和影響安全生產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塑造和培育安全文化的方法和途徑。
用科學的方式把脈安全生產規律
在東方物探,有“黑三月”之說。因為在2002至2005年中,有3起事故都發生在3月。課題組通過分析發現,有兩起發生在開工初期,一起發生在施工末期。主要原因一是3月份是地震隊開工的集中時期,員工的思想、體能、技能、心態等方面尚未進入合格狀態;二是施工后期的員工體能消耗過大,精力不濟,不能保持原有工作狀態。這兩個原因都與人的臨界期有關。
處于臨界期的人的體力、情緒和思想是最不穩定的時期,機體各方面協調性差,容易產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不適、行為不協調等情況,最易出現差錯而導致事故。
“病灶”找到了,課題組開出了解決臨界期問題的“藥方”: 一是安全態度與安全觀念的培訓教育,完成安全生產的思想準備;二是安全技能與安全知識的培訓,完成安全生產的技能準備;三是體能訓練,完成安全生產的體能準備。
像這樣對癥下藥的“良方”,課題組在研究中還開出了很多,并通過反復試驗和修正對比,使研究始終行進在健康的軌道上。
用理論研究成果指導安全生產實踐
根據研究提出的指導方法,東方物探加大了安全基礎設施投入,從硬件上消除了安全隱患。隱患管理作為課題研究的重中之重,東方物探實行了隱患報告獎勵制度和激勵機制,僅2007年就投入隱患治理專項資金4133萬元,完成治理項目282個。
東方物探持續加大HSE培訓力度,2006年投入2000多萬元與國際咨詢公司GSR合作舉辦培訓班,到目前已經舉辦54期,培訓1303人次,全面加快了與國際HSE管理水平接軌的步伐。兩年來,安全文化課題給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學支撐,使東方物探保持了良好的HSE業績,連續5年獲全國總工會 “安康杯”競賽活動先進企業稱號。
將研究成果向安全管理工作推廣
《石油物探企業安全文化的培育與塑造》經過兩年的研究與探索,科學判斷了公司安全管理的階段定位;發現了企業文化建設的規律;針對事故發生的時間、原因和主要對象,提出了解決方案。這些階段性成果,得到了國家安全監督總局領導和相關專家及集團公司領導的好評。東方物探2202隊爆破班班長樊志剛告訴記者,他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安全文化課題,聽了講座后讓他豁然開朗,明白了安全文化究竟是什么東西。他認為,這對班組長和全體員工來說,絕對是保證安全生產的“金鑰匙”。
安全文化建設帶來的啟示
啟示一:東方物探把安全文化作為一項研究課題,用科學的方法梳理安全管理脈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用文化的經緯為安全生產大廈筑牢根基,充分體現了求真務實的科學發展觀。
啟示二:東方物探的安全文化建設,體現了以“以人為本”的安全發展觀為核心,以HSE管理體系為主線,以科學文明生產為基礎,以有效培訓和職責落實為重點,以物質投入為保障,以提升全體員工安全品質為目標,養成員工群體安全習慣的動態建設過程。
當前,安全生產成為企業發展中的焦點問題。企業所擔負的不僅僅是經濟責任,更有社會與政治責任。因此,我們不妨像東方物探那樣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用科學的手段來指導安全工作的開展,確保企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