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體驗活動,感覺今天是全新的一天,我是一個全新的我,比原來更自信。”8月16日,參加完心理關愛中心舉辦的“動態靜心”沙龍,員工劉自強在廠內的心靈博客上這樣寫道。
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心理沙龍,只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廠心理關愛中心眾多活動的一個微小部分。
“我們屬前線生產單位,工作內容決定的產量壓力、倒班生活、高風險性等工作性質會給員工帶來不同程度的疲憊、倦怠、厭煩等消極情緒。而個人升職、購房、子女教育等現實需求也是困擾員工情緒的重要因素。” 采油四廠工會主席王勇俊介紹說。
為了解決員工情緒問題、促進員工身心健康,消除企業發展的“短板”,該廠于2010年初提出推行EAP員工援助計劃,建立員工心理關愛中心。
答疑解惑,走出陰影見陽光
“要不是來關愛中心玩了沙盤游戲,我現在也不知道自己原來的問題在哪兒。”采油四廠某單位的女職工小王坦言。
以前在單位,小王是領導和同事眼里的“刺頭”,不好相處共事。而小王則認為,領導和同事處處針對她,故意讓她不痛快。上班是讓小王頗為痛苦的事情,從沒有好心情。她看領導不順眼,一直想換工作。這些是她心里的結,從沒給其他人提起過。
那個沙盤小王覺得自己擺的很美,房子、樹木、人物等等。但讓她沒想到的是,這美麗的沙盤竟讓心理咨詢師發現了她內心的秘密。原因是她擺放的4個人中,其中1個背對著其他3個。
心理咨詢師一步步的引導她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也常溝通,每一次她都會覺得舒暢很多。終于,在第6次去玩沙盤游戲時,小王擺出的沙盤不再有人際溝通方面的問題了。
“我們盡量讓關愛中心更完善,希望這關愛真的能夠在每位員工心里都種上向日葵。”采油四廠心理關愛中心負責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春霞說。
為了讓員工可以通過不同方式釋放情緒、調適心理、愉悅身心,該廠關愛中心搭建平臺,拓展渠道。開通員工心理關愛熱線、“心靈家園”QQ群、與濮陽市心理學會咨詢平臺并軌,配套設立員工訪談室、沙盤游戲室、心理繪畫室、音樂放松室、情緒宣泄室等等。同時建立了員工心靈網站,開設“心靈博客”、“網絡廣播”、“祈愿墻”、“留言板”等專欄,讓員工通過網絡交流思想、分享幸福、獲得幫助。截至目前,“心靈網站”瀏覽量達到35.9萬次。
搭建平臺,豐富活動促成長
每周一的心理成長小組活動,是四廠心理志愿者所期盼的,他們會“準時參加,雷打不動”。
在小組內,因為常會討論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所以每人都有不同的昵稱。
每次活動都以討論上次留下的作業開始。這次,小組成員針對電影《神探》發表著各自的意見。
“電影中能很清楚的看到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不同的面。這樣似乎就能理解我們每個人的行為與做法為什么會不同了,也就能更好地對待自己的不同面了。” 組員懶羊羊說。
“從某種角度說,神探有點象心理咨詢師,可以從一件事情中了解到對方的子人格。就像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也可以從中了解一個人的不同面,這樣就會多些寬容。”組員NONO說。
心理成長小組每次活動都有不同的主題和作業,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討論中有不同的思維碰撞,以此認識到個體差異,從而了解自身的局限性。
除了心理成長小組,關愛中心還開展了其他豐富的活動。
每個月的20日,是該廠的“員工心理關愛日”。心理咨詢師和志愿者會輪流到基層單位傳遞快樂。
每月一次的返本開新大講堂,讓員工返回本真,認識自我,開創新知。
定期的心理沙龍有家庭關系、人際交往、男女個體差異、關系行為模式建立等不同的主題,通過講座、游戲、交流討論等形式進行。
“上次講的男女個體差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那些事例簡直就是在說我自己的家。參加完活動我才恍然大悟,知道我們兩口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四廠某單位的一名男技術員感慨地說。
構建網絡,處處都有咨詢師
在建立心理關愛中心伊始,采油四廠就啟動了“百名心理咨詢師計劃”,截止今年8月,已有98名員工取得了國家心理咨詢師三級資格證,有164名員工志愿成為陽光心理關愛者。
郭志朝是四廠工程技術監督站的書記,也是廠里第一批取得資格證的心理咨詢師。自從廠里有了關愛中心,他就是位積極的參與者。通過學習和參加活動,糾纏他多年的失眠已消失不見,情緒和狀態也越來越好。
因為工作原因,他熟悉站里每位員工的情況,關心每位員工的思想動態。多年的工作經驗使他認識到,一個人的情緒和心態對工作和生活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所以,每次有活動,他總會喊上幾位情緒不高或是受某方面問題困擾的員工一起去。
“其實,我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夠調節好自己的狀態,無論對待工作還是生活,有一個好的心態都是必要的。他們參加了活動,自然就會有所領悟,慢慢得也會調整好心態。”郭志朝誠懇地說。
在考取心理咨詢師資格證之后,他仍舊在深入學習心理學,想用自己的所學,給他人帶去快樂。
“現在廠里的每個基層單位都有心理咨詢師,他們都已經開始發揮作用。”提起如今廠里的員工心理關愛工作的氛圍,王勇俊高興地說。(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