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一個油田或是一個煉化企業有自己的培訓部門,人們不會詫異。因為,油田和煉化企業的規模、技術含量、人數都夠得上辦培訓,培訓也對這樣的企業有著很現實的意義。
可是,一個銷售企業,而且處于經濟落后省區的小銷售企業,也有自己的培訓部門,并且這個培訓部門和機關各業務處室級別相當,甚至分量更重,估計就有人會感到疑惑和不解了——銷售公司就是賣油,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有必要設立專門的培訓部門嗎?
寧夏銷售公司的回答是肯定的: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員工素質制約零售戰略實現
在寧夏銷售公司的用工比例中,社會用工占到70%。這部分員工絕大多數都是高中學歷,少部分接受過大專學歷教育,整體文化程度不高。在冊員工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不到50%。可以說,員工素質已成為制約企業管理上水平和零售戰略目標實現的瓶頸。寧夏銷售公司總經理劉德祥對記者感慨地說:“我經常捫心自問,目前我們的員工隊伍是不是一支適應新發展戰略的員工隊伍?是不是具備了一流企業的員工素質?答案是否定的。”
近幾年,寧夏銷售公司的油品銷量翻了三番,公司業務迅猛增長。與之相適應,2005年,寧夏銷售公司提出了“四個再造”的目標,即流程再造、制度再造、油站功能再造和員工素質再造,目的是實現兩個強勢:即中國石油品牌在寧夏的絕對強勢和市場份額在寧夏的絕對強勢。進一步解讀這兩個強勢,就是“市場份額絕對控制,銷售總量和零售量均達到90%以上”。
目標宏偉,可是,如果員工的素質現狀和建設國內一流西北樣板現代零售公司的這個目標不匹配,必將“掣肘”企業的發展。培養一支具有高漲工作熱情、高效執行力、高素質技能、高度責任感的員工隊伍是大勢所趨,成為寧夏銷售公司的一項艱巨任務。
三級培訓體系助力企業發展
寧夏銷售公司決定設立專門的員工培訓中心,擔當起員工素質培訓的大任。成立之初,公司為之確立了這樣的職能:確保基層操作人員熟練掌握業務流程及操作技能;應知應會安全、油品常識;提高員工的規范化服務水平;使員工在心理上認同寧夏銷售的優秀企業文化和價值觀;了解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在思維和行為上與企業統一,最終達到全員素質與企業成長、發展要求相適應,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的目的。
劉德祥給培訓中心提出了“育弱補缺、簡明實用”的教學要求,還親自設計培訓大綱的模塊框架。公司黨委書記馬自勤說:“企業如果不重視培訓,就等于放棄了發展;員工如果不愿意培訓,就等于放棄了進步”,以此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培訓。
通過近3年的摸索和實踐,這個公司已建立起三級培訓體系:一是優秀管理干部、技術骨干和二級單位領導以及機關副處級以上干部,派送到集團公司黨校、BP公司、石油大學等地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機關管理人員、加油站現場經理、班組長、專業操作人員到培訓中心集中輪訓,增強基層單位的執行力;三是各二級單位以“學、練、建”為主要載體的現場操作培訓,提高員工的崗位技能,培育員工優質服務意識。三級培訓體系從不同層面,搭建起員工隊伍素質建設的平臺。
從2004年持續開展的“學練建”活動已成為這個公司加強基層建設,提升現場管理水平的有效活動載體。“學、練、建”即“學大慶精神,練規定動作,建‘五型班組’”。通過這項活動,寧夏銷售公司正全方位培養一線員工客戶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提升員工安全操作技能和整體素質,成為承載這個公司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動力。
在加強員工培訓過程中,這個公司逐步摸索形成了適合自身要求、較為系統的教材體系,如“成品油銷售十二講”、“加油員培訓教材”、“口袋書”、“案例匯編”和一些聲像教材。
2008年,這個公司成立了3個培訓小組,其中兩個組赴基層開展培訓,計劃總參培人數達2000人以上,培訓項目涉及潤滑油業務知識培訓、兩級機關交流、人員崗前培訓、現場經理輪訓研討、加油站班組長輪訓研討、加油員輪訓、辦公自動化培訓、稅務知識、財務管理培訓、ERP人力資源系統培訓等多個領域。
記者獲悉,這個公司正在臨近銀川的賀蘭縣投資1800萬元建設現代化的員工培訓基地,這一舉措必將為公司“培養符合國內一流、西北樣板零售公司的一流員工隊伍”助上一臂之力。“兩年時間內扎實完成一次全員輪訓,100%員工參加培訓,100%員工取證上崗”,相信這樣的培訓目標也將很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