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對能源的需求在快速增長。2008年我國共進口原油1.789億噸,同比增加9.64%,原油的表觀消費量為3.65億噸,原油的對外依存度高達48.53%,進口占據了半壁江山。今年2月份我國汽車銷量為82.76萬輛,同比增長24.71%,當月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國。隨著我國汽車購買補貼以及下鄉政策的出臺,有望拉動今年輕卡等市場10%的銷量,將加大我國成品油的消費。未來幾年我國將建立大型煉油廠,至2011年煉油能力將達到4.4億噸,而國內原油產量預計才1.98億噸,屆時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因此加大原油的對外采購將成為焦點。
國際油價目前以美元定價,購買原油離不開美元外匯,近幾年我國的外匯儲備繼續放量大增,截至2008年年底我國的外匯儲備已達到1.946萬億美元,增幅27.34%,但是,目前美元正處于貶值趨勢。2009年3月18日美聯儲決定6個月內買入3000億中長期國債、7500億MBS、1000億政府支持債券,大幅開動印鈔機,美元指數下跌2.9%,中國2萬億美元巨額外匯,按國際購買力折算損失高達近600億美元。
美元貶值,國際油價卻出現大幅上揚,僅今年3月份以來,國際油價由41.75美元/桶上漲至54.66美元/桶,漲幅30.92%,使得我國的原油進口成本上漲。我國在外匯儲備和能源市場雙雙受阻。美元的穩定問題,引起業內和高層的關注,我國央行行長周小川3月23日發表《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著重指出“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
在尚未建立這種國際儲備貨幣之前,當今美元匯率和原油市場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立足于保障國內的經濟穩定,保障日益增長的原油消費,通過原油實現保值,將適量美元儲備轉換為原油儲備,應該是我國一個不錯的戰略選擇。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