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訊 “我省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企業較少,且多為小企業,政策解禁對山東塑料產業影響不大。”14日,山東省塑料協會秘書長潘慶功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市場罕見發泡餐盒
對于允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重新使用,潘慶功并不感到意外。就在上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最新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在淘汰類目錄中刪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事實上,經過14年的政策規范,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在我省已經很少。13日中午,濟南市英雄山路上的某金德利民快餐店,不少就餐的消費者用餐盒打包飯菜。經常用餐盒打包飯菜的李曉寧告訴導報記者,最近幾年除了偶爾在小吃攤上才會見到一次性發泡餐盒外,到正規的快餐店或飯店吃飯打包時幾乎見不到原先那種白色的一次性發泡餐盒。“我們使用的都是可降解的環保餐盒,每天的用量近千個。”該店工作人員告訴導報記者。
在土屋路上的小吃攤,導報記者走了一圈后發現,多數小吃攤用塑料袋打包,一些做米線、酸辣粉的小攤用的餐盒都是紙質餐盒。“原先那種白色餐盒不讓用以后就改成紙質的或是可降解的環保餐盒,現在大家都有環保觀念,再用過去那種餐盒既不衛生也難吸引回頭客。”專門賣把子肉、米飯快餐的攤主周洪興這樣告訴導報記者,每個月餐盒的成本為此增加不了多少。關鍵是規范回收體系
潘慶功告訴導報記者,山東生產塑料餐盒企業占比很少,且多為小企業,多數塑料餐盒是由南方企業生產的。
“其實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本身無毒,是環保產品,之前禁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使用后丟棄造成了白色污染。隨著消費者環保觀念的提升,最初出臺禁止一次性發泡餐具使用的環境已發生變化。”據潘慶功介紹,發泡餐具在國外的使用非常廣泛,日本、韓國、歐美等很多國家都一直生產使用此類餐具。發泡餐盒用的原料是聚苯乙烯,該材料作為食品包裝材料是允許的。只要完善回收體系,并不存在環境污染問題。
昌樂某塑料加工廠經理劉玉東14日接受導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不打算重新生產一次性發泡餐盒,仍將繼續生產環保可降解餐盒、紙質餐盒等非發泡餐盒。據劉玉東介紹,該企業每年生產1000萬個非發泡餐盒。由于當前有關發泡餐具的政策未明朗,一次性發泡餐具是否能卷土重來還是未知數。而且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及保護環境意識的提高,大部分人更加傾向于安全、環保的非發泡餐具。
“發泡餐盒的優勢在于節約資源且成本低。生產可降解餐盒一個需要20多克原料,發泡餐具只需四五克。價格上則相差10倍,非發泡餐盒5毛錢一個,發泡餐盒每個的成本只有5分錢。”山東省塑料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省塑料協會會長劉豐田表示,發泡餐盒的劣勢在于體積大、倉儲運輸費用高,因此一次性發泡餐盒解禁后,規范市場,出臺相關發泡餐盒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并建立規范的回收體系勢在必行,特別是要杜絕一些洋垃圾、廢塑料制成的發泡餐盒。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弘揚石化精神,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