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強調:
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產業轉型
12月22日,第六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暨區域經濟轉型與環境友好技術產業發展峰會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以“技術創新與綠色轉型”為主題。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強調,要讓發展綠色經濟成為解決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問題的突破口,從嚴控制和堅決淘汰“兩高一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建設項目。
張力軍表示,資源與環境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發展綠色經濟、創造綠色財富對建設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意義重大。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要把環境保護的要求全面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的全過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他認為,要確保科學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取得顯著進步,重點就是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決淘汰落后項目,優先解決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和土壤污染問題。
在推動綠色經濟發展方面,全國政協人資環委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王玉慶認為,要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行政和科技的力量來推進綠色發展,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推動、全體公民參與的綠色發展體制;轉變發展觀念,使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上;推進綠色技術的研發,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呂政指出,產業升級是降低我國能源消費強度的主要途徑。要找準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的差距,實現技術趕超,在石油化學工業、精細化工制造業等高附加值產業領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同時,嚴格行業準入條件,對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加大治理力度,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控制其整體規模的擴張。堅持內涵式發展,立足現有企業的擴能改造,提高新建項目的門檻,按照規模化、集群化、基地化和集約化的原則調整產業布局,提高產業集中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表示,生態工業園區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最有效的手段。他透露,我國已批準66個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其中17個示范園區已通過國家驗收。
第六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等主辦,自2005年起已成功舉辦五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