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舒經群)“怎么這么長時間沒看見老葉?”
“肯定又在裝置轉悠著查隱患!”
10月14日深夜,安慶石化煉油一部裂解裝置運行二班職工關心著“失蹤”的老葉。果然,李平在分穩泵區巡檢時遇到了他。老葉正拿著手電筒,著魔似的看著頭頂上的管線。“老葉,看什么呢?這么起勁。”李平也好奇地湊上前。“這根蒸汽伴熱線有砂眼。”他用手電筒照著滴下來的水說。
老葉就是黨員葉德文,是裂解裝置運行二班的班長。其實老葉年紀也不大,四十出頭而已,或許因為他性格溫和,或許因為他長達25年的工齡,或許也因為他在工作中的那份認真負責的態度,班組人都親切地叫他老葉。
老葉這么得人心,有什么過人之處?“老葉榮獲過先進班組長、多次查患有功獲得部里和廠里的嘉獎,老葉所帶的班組還在2010年榮獲分公司‘知識型班組’稱號,在今年第二季度榮獲部‘紅旗班’……”班組職工們說起老葉的事如數家珍。
他,有個“專家”稱號
老葉二十多年如一日,喜歡和隱患較勁,查患“癮”有增無減,已成功查出多起影響到安穩生產的隱患。他始終認為高度的責任心,是成為卓越員工的關鍵,并以此為方向,不斷地修煉著自己。
下半年,裝置達到滿負荷生產,奮力追趕2012年度任務目標。“滿負荷生產時期,塔器汽液相負荷增多、管線流速加大、機泵運載負荷增加,設備運行狀況均達到滿負荷極限狀態,裝置安穩運行風險系數變大。”老葉上班時一門心思想著安穩生產,巡檢時就格外投入,總是這里看看,那里聽聽,還不時摸摸機泵體溫。他說,將設備的“脾氣”摸透,心里才有底氣。
6月10日,他在裝置核心設備氣壓機一樓巡檢時,像往常一樣一絲不茍。突然,他聞到一股濃烈刺鼻的異味,警覺的他立即順風細心查找異味的源頭。他注意到氣壓機南側的地面上多出一塊油漬畫的“地圖”,馬上轉移檢查方向,查看空中縱橫交錯的工藝管線。果然,在氣壓機富氣出口反飛動線上,他看到一條長達六公分的裂縫,正向外噴著富氣。
6月11日夜間,他巡檢到氣壓機時,鑒于昨天發現的隱患,他更是加倍關注這塊“一畝三分地”,借著隨身攜帶的防爆手電筒,檢查氣壓機的每個角落時,正好有一滴油落到他的肩上。他下意識地將手電筒的光朝上打去,氣壓機反飛動線上的又一個漏點被他“擒獲”。
“氣壓機反飛動可是裝置的‘生命線’,接連兩天發現漏點,真了不起,你都成了查患‘專家’了。”班組職工們對老葉交口稱贊。
他這“專家”的稱號并不是徒有虛名,就在這個中秋節的下午,他又憑著一股異味,查出I氣分換熱器E807/3、4內漏隱患,再一次受到部里嘉獎。
老葉在班組職工們的心中畫了一個又一個的感嘆號。
眾人劃槳開大船,老葉明白裝置的安穩靠的是集體的力量和智慧。老葉和班組職工閑聊時,常主動將經驗、心得和盤托出:“晚上巡檢帶上手電筒、仔細觀察地面有無泄漏油漬畫的‘地圖’、巡檢時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老葉的一番話,啟發了班組職工,他們連連感慨:“原來查隱患,還有這么多講究。”
他,甘為“螺絲釘”
安慶石化煉油一部裂解裝置是聯合型裝置,包括反應、分穩、精制等多套工藝系統。老葉的身份是班長、技師,也是黨員,但他一直將自己定位在“螺絲釘”的角色,將盡職盡責、任勞任怨當做一種本分。
“螺絲釘”就是哪里有需要,就出現在哪里。當好小小的“螺絲釘”其實也不容易,這要過硬的技能本領做支撐。班組職工們經常看到老葉泡在現場查流程,翻看大部頭的操作規程,為一個生產“瓶頸”而苦思冥想。他不斷地磨煉著自己,也不斷地提升著自己的技能水平。他常說:拳不離手,才能練好真本領,應對突發事件時就能做到氣不慌,心不跳。
在他的影響下,班組里的學習氛圍極其濃厚,該班在煉油一部一年一度的崗位技術比武中平均成績幾年來一直獨占鰲頭,操召進、方世武還分別獲得比武一、二等獎。
7月23日,裝置遭遇晃電,反應切斷進料,各系統緊急停工。“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裝置這時最需要人手。”休假在家的老葉聽到這個消息,心急如焚,兩腳生煙地和方世武、汪江寧、李平等班組職工趕到裝置幫忙開工。
“我去加一氧化碳助燃劑!”“我上三層平臺控制反應壓力!”“我去關氣壓機反飛動副線!”老葉不知疲倦的身影出現在塔上塔下,為裝置開工奔前跑后,那時正值盛夏,天氣悶熱,忙得汗流浹背的他卻堅持從白天連續工作到深夜,直到裝置開工正常后才放心回家。
10月4日,反應崗位余鍋液面由于上水量突然下滑,從48%直線下滑到最低警戒值。
余鍋是回收近650攝氏度的高溫再生煙氣,將熱工送來的除氧水加熱生成中壓蒸汽,日產蒸汽近310噸,日創效數萬元,是煉油一部重要的節能設備。
余鍋液面如果保不住,就會造成干鍋爆炸重大事故,職工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危急一刻,沉著冷靜的老葉立即聯系生產調度盡快恢復上水量,為了萬無一失,他又帶領崗位人員將再生煙氣撤出一部分,及時降低余鍋熱負荷,成功減緩了余鍋液面下滑趨勢。
“班組就像一個家,站好每班崗,人人有責,何況我還是一“家”之長。”老葉發自肺腑地坦言道。
他,是班組的“主心骨”
一“家”之長,就得有一“家”之長的樣子,老葉牢記黨員“五帶頭”、“五在前”和“四爭當”,率先垂范,以身作則,總是提前到崗了解設備運行狀況、工藝操作情況和產品質量,做到接班心中有數,當班胸有成竹。
現場服務站黑皮膠管斷裂了,他一個人拿著鋼鋸、老虎鉗到現場修補好。休息室熱水瓶空了,他拎著水壺就去燒水。洗手池下水道堵了,老葉拿著一根鐵絲疏通著。
老葉認為這些都是小事,不值一提,可老葉的一舉一動,班組職工們都看在眼里,心里都記著老葉的好。
今年10月6日,裝置加工的原料油性質變重,分餾塔液面高。一接班,分穩和反應崗位就如何優化調節,分餾塔塔底甩不甩油漿等問題展開討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意見達不成統一。
老葉在一旁翻看著操作畫面,仔細分析完兩個崗位的工況,才發話:“分穩崗位提高分餾塔中部溫度,將負荷上移,反應崗位緩慢關閉原料油補分餾塔底調節閥,盡量不外甩油漿,減少原料油加工損失。”老葉將安穩、增效全盤考慮的思路,立馬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照著老葉的辦法,成功將液面降下來。
班組“三基”得分、小指標勞動競賽直接反映著班組工作的成績。老葉將提高產品收率、確保產品質量、減少能耗損失、平穩生產等工作作為班組的重點工作來抓。他采取跟蹤每個班次的物料平衡、樣品成績等數據,進行班組之間橫向對比,班組內部不同階段的縱向對比,牢牢抓住每一分,不錯過任何一個得分的機會。2011年,該班組“三基”分在裝置排名第一,2012年第二季度,該班組在“比學趕幫超”活動中榮獲“紅旗班”。
和老葉在一個班呆久了,細細想來,老葉其人其事說起來還真是一大串。“10月25日,老葉要在職工培訓中心給廠里的主操們上課,老葉這回當老師了!”這不,老葉的變身,又成為班組的一大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