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化工產品價格紛紛出現反彈,就像為苦苦支撐的化企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記者近日在陜西石化企業采訪調查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笑”出來,一些企業對未來的走勢仍然比較謹慎。
“下半年化工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能力肯定會好于上半年,甚至可能將上半年的虧損補回來。”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西蒂對企業前景相當有信心。他說,其一,隨著國家一系列保穩定促發展政策的實施,宏觀經濟有望在三季度觸底反彈,四季度翹尾,帶動石油化工行業走出低谷,重拾升勢。其二,煤炭價格的下跌,將帶動煤炭其他資源能源類產品價格下行,至少不會持續上漲,從而降低石油化工企業、尤其是煤化工企業成本,增強企業盈利能力。其三,下半年是包括甲醇、醋酸、焦炭、五大通用樹脂等化工產品傳統消費旺季,企業也大多會在上半年完成設備檢修后,下半年開足馬力生產,通過薄利多銷策略,實現較好盈利。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總經理助理李大鵬對企業的前景也很樂觀。他說,延長石油的采油、煉油與石油化工業務占比超過70%,煤及煤化工權重很小。綜合國內外形勢,預計下半年國際石油價格每桶將在85~100美元相對高位運行,對成品油及石油化工產品價格形成強力支撐。
“我們現已形成采—煉—化一體化較完整的產業鏈,無論石油價格如何波動,企業都會‘東方不亮西方亮’。因此,下半年企業仍將保持上半年的強勁增長,實現全年既定目標沒有問題。”李大鵬信心十足地說。
延長石油是陜西省石化行業上半年在市場疲軟、消費趨弱的情況下,仍取得盈利的一個縮影——上半年,該省石化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112.01億元,同比增長22.7%;1~5月實現利潤348.34億元,同比增長14.47%,雙雙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但并不是所有的陜西化企都對前景充滿信心。
陜煤化集團陜焦公司董事長趙新平就對企業下半年經營狀況持謹慎態度。他說,上半年宏觀經濟下行既有國家調結構、轉方式,主動減速的原因,也是出口受阻、內需不足、國民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的集中表現。而且,后者才是主因。由于出口形勢差、內需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等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決定了下半年宏觀經濟不大可能實現逆轉。
“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從嚴的調控政策,將繼續減少鋼材需求,降低鋼鐵企業開工率,繼而減少對焦炭的需求,加劇焦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打壓產品價格,使其低位徘徊。雖然隨著煤炭市場的疲軟,煉焦煤價格出現了一定下跌,但跌幅遠小于焦炭,導致焦炭成本倒掛嚴重,企業虧損巨大并將持續。”趙新平說。
“我們的主導產品為甲醇和尿素。上半年,尿素板塊給企業帶來了豐厚利潤,但由于甲醇價格長期低位徘徊,且成本倒掛明顯,虧損較大,導致企業上半年總體虧損。而下半年尿素需求量本來就少,加之上半年全國尿素裝置開足馬力生產,供應量激增,將打壓尿素價格下跌或低位運行,尿素板塊的盈利將因此大幅減少。而甲醇產品受產能過剩制約,價格將持續在成本線附近運行。因此,下半年企業利潤等經濟指標可能會更差一些。”渭化集團副總經理尹潤生這樣認為。
董事長王收才也告訴記者,雖然上半年他們公司實現利潤4708.03萬元,同比激增74.29%。但這主要是副產品煤焦油及蘭炭尾氣發電的貢獻。公司主打產品蘭炭因成本持續倒掛,實際一直在虧損。下半年宏觀經濟將繼續下行,房地產及基礎設施領域對PVC的需求減少,倒逼電石、鐵合金等蘭炭主要消費領域增速放緩,將加劇蘭炭市場供大于求矛盾,打壓蘭炭價格繼續,迫使蘭炭裝置大幅減產,繼而減少煤焦油產量和蘭炭尾氣發電量,擠壓公司利潤。
寶氮化工有限公司、華電榆林天然氣化工有限公司、西鄉縣氮肥有限公司等化工企也紛紛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企業的日子會比較艱難。
陜西省石化行業協會會長鄭建舉則表示,從全省石化行業1~7月的運行情況看,增幅在逐漸收窄,表明石化行業下行壓力較大,相關企業的悲觀可以理解。由于陜西企業集團化格局已經形成,石化企業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基本成型,且大多擁有自己的資源,加之流動資金普遍比較充足,融資渠道也比較暢通,大集團內部的調控與回旋余地大,企業抗風險能力普遍較強。因此,下半年雖然全省石化行業遇到的困難不少,但平穩增長的勢頭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