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也就是PMI升至49.5,雖仍處于榮枯線之下,但已是5個月來最高值,提示實體經濟呈現筑底企穩的跡象。
匯豐7月PMI初值比6月顯著上升1.3個百分點。在細分項目中,產出方面的指數升至51.2,不僅是9個月以來最高,也是4個月來首次回升到50的榮枯分水嶺上方。而新訂單指數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也都有所反彈。宏源證券固定收益總部首席分析師范為分析,這表明工業生產已經開始回暖:
范為:表明我國的外需和內需,在經歷了此前的下滑后,也開始出現回穩趨勢,需求的回穩也有利于促進生產的持續穩定,因為有需求才會有訂單,有訂單才會生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表示,7月數據的再創新高也預示著實體經濟也出現筑底企穩的信號:
張立群:匯豐指數中,中小企業要更多一些,我覺得這可能是從市場需求層面,包括政策效果開始發生一些積極變化的結果。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財政政策的支持以及對民間投資準入的放寬,都將有助于經濟在未來幾個月出現明顯好轉。值得關注的是,分項指數中,就業指數從6月的48.8下滑至47.4,并已連續5個月低于50。在張立群看來,就業市場的不景氣和企業轉型升級力度加大有關,因此未來國家或將在保民生方面加強政策力度:
張立群:面對發展環境的變化,企業轉型升級是比較普遍的,包括一部分企業要退出,這個過程都會對就業帶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