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堿上漲盈利卻難
統計顯示,共有7家氯堿企業公布了上半年業績預報,無一例外凈利潤均出現下滑,下滑幅度最高的達到577%。只有內蒙君正(601216)、中泰化學(002092)和新疆天業(600075)預計公司上半年凈利潤為正。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燒堿持續上漲,確實給生產企業帶來頗為豐厚的單一產品利潤,但同時氯堿行業持續存在的“以堿養氯”現象,讓整個行業最終在液氯產品巨虧上鎩羽而回。
重慶映天輝氯堿化工(600618)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中均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燒堿持續上漲的行情在過去幾年較少出現,目前的價格也是相對歷史高位。“雖然燒堿這個產品的盈利很穩定,但整個上半年,氯堿企業是在虧本銷售液氯這個副產品”。
河北唐山三友氯堿有限責任公司氯堿銷售部副部長王秋生也持有類似觀點。
他告訴記者,目前液氯下游需求不佳,雖然華北地區尚未出現類似山東等地爆出的“1元/噸”的液氯價格,但回頭看整個上半年,液氯已經成為拖累企業盈利的禍首。
據了解,液氯是生產燒堿的副產品,由于產品有毒性,所以很多企業選擇當天生產、當天出貨,業內虧本銷售的情況比比皆是。長期跟蹤氯堿產品的生意社化工分析師李煒告訴記者,和去年同期相比,現階段燒堿價格漲幅在20%以上,但液氯卻暴跌了95%,聚氯乙烯(PVC)跌幅也在15%以上,“如果沒有燒堿的利潤支撐,氯堿企業業績下滑會更嚴重”。
以堿補氯還會持續
種種跡象表明,液氯需求會持續低迷,氯堿企業無法享受燒堿盈利、以堿補氯的怪象還會持續。
據了解,液氯和燒堿同是原鹽的下游,但兩個產品的各自下游完全不同,所以走勢分化明顯。液氯下游以聚氯乙烯(PVC)為主,燒堿下游則主要是氧化鋁、造紙和化纖等行業。聚氯乙烯(PVC)和燒堿都屬于產能過剩的化工品種。
中國氯堿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國內燒堿和PVC產能分別為3412萬噸和2162萬噸,今年計劃新增產能分別為877.5萬噸和498萬噸;與產能無序增長相對應的,卻是需求增長一直緩慢,2008年至今,PVC行業產能利用率一直低于80%,燒堿行業甚至低于60%。
李煒告訴記者,上半年以來,雖然國內造紙、化纖訂單同比下滑明顯,但相比下游需求變化,液氯行情才是影響燒堿裝置開工率和燒堿供給量更重要的因素。“如果液氯價格一直低迷,生產裝置的開工率就上不去,燒堿供應就會持續緊張”。
李煒的觀點在華東、西南、華北、華中等多個氯堿生產企業那里得到了確認,作為氯堿行業的唯一盈利商品,他們認為,燒堿價格會以平穩運行為主。
三廣能源(中國)有限公司(上海總部)總經理石為民告訴記者,華東局部地區的燒堿報價還有進一步上行趨勢。河南平煤神馬集團研究院主任胡延韶表示,當地燒堿供給較為緊張,價格以穩為主。王秋生認為,眼下液氯市場回暖還需要些時日,由于液氯的原因,生產企業對燒堿調價一直比較謹慎,所以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燒堿價格雖高,但氯堿企業不但享受不到盈利,還要拿真金白銀去補貼液氯的虧損;一旦液氯行情起來,又要帶動燒堿供應量上去,由此燒堿價格又會下滑。在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下,生產企業始終難以維持氯堿運行的平衡。看來這個夏天,氯堿企業還真有點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