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神火股份收到中國證監會批復,同意其通過公開增發不超過2.33億股融資。依據增發預案,神火股份擬融資19.35億元,收購河南鄭州、許昌境內的28家小煤礦,指產能在30萬噸(含)以下。
而許多投資者并不知曉的是,該省境內的小煤礦,因4月14日發生的一起小煤礦安全事故而絕大部分停產。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將被收購的小煤礦,并不像報表上描述的那樣光鮮。
擬收購煤礦全部停產
位于鄭州市二七區馬寨鎮、已停產數年的金源煤礦,就是上述28家小煤礦中的一家。
“這個礦前身是私人開的小煤窯,原來叫‘梨園河礦’,后來又改名叫‘和協煤礦’。和協礦不‘和諧’,老出事!”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因礦難頻發,本地人聞之膽寒,該礦的崗位已成了外地人的“專利”。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現,金源煤礦僅在2009—2010年期間,就發生多起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造成多人死亡、重傷。河南電視臺等媒體都曾給予關注。另據《鄭州晚報》報道,2006年10月,金源煤礦還曾發生煤炭自燃事故,導致當地樹木大量死亡,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此前,金源煤礦曾依照河南省煤炭資源整合政策要求,“嫁給”了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鄭煤集團”);2011年6月,依照河南省新煤炭整合方案,“改嫁”至神火股份的母公司——河南神火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神火集團”);現在,又成了神火股份收購的對象。
煤炭企業進行煤炭采掘、選洗必須六證齊全,即擁有《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和《礦長安全資格證》,方可正常生產。
神火股份增發預案顯示,金源煤礦六證齊全。但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由于安全投入不到位、生產環境惡劣,該煤礦一直處于停工狀態,迄今已兩年有余。
金源煤礦并非孤案。
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披露,4月14日,河南省煤層氣公司平頂山裕隆源通煤業有限公司(下稱“裕隆源通”)發生一起透水事故,造成7人死亡、2人被困井下。出事礦井和神火股份本次擬收購的28家礦井性質相同,都是被整合的小煤礦。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在鄭州、許昌調查神火股份擬收購的28家小煤礦時發現,正是裕隆源通的事故,直接導致了河南范圍內絕大多數小煤礦的停業,何時復工遙遙無期。
據業內人士透露,神火股份此次收購的28家小煤礦已全部停產。“人都回家歇了,啥時候生產說不準。”采訪中,神火集團鄭州神火礦業投資有限公司、許昌神火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多位管理人員坦言。
神火股份此前披露的“證照齊全、且已復產”的神火隆源、神火隆祥兩家小煤礦,此次也遭到“一刀切”式的強行停產。記者采訪時,上述兩礦的大部分工作人員已放假,僅有少數值班人員在礦區。值班人員坦言,“都是平頂山小煤礦事故鬧騰的,說停產就停產。”
一家出事,全部停產。坊間質疑:如此境遇的資產,是否具備穩定的生產能力和持續的盈利能力?是否具備注入到上市公司的必要條件?
資產有“毒”?
“可持續性”是小煤礦的另一個死穴。
神火股份增發預案公告顯示,該公司本次擬收購的28個小煤礦大部分“六證”不全。記者注意到,該公司公告對28個小煤礦何時才能取得法定證件使用了模糊性的語言,僅表示“達到復工復產條件辦理新證”,至于達不到復工復產條件,拿不到“六證”何去何從,則無答案。
神火股份在增發申報稿中稱,按照河南省煤炭重組方案,上述小煤礦將在2012年6月底之前完成證照變更工作。截至發稿時,已是7月中旬,神火股份仍未公告“六證”辦理有何進展。
“俺這些小煤礦都屬于‘啃剩下的骨頭’,有肉,但是不多。”河南省新密市某小煤礦礦主季先生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坦言,小煤礦的特點是資源儲量小、開采難度大、安全投入高、井下水大、瓦斯濃度高,按照國家安全標準要求去干,小煤礦多半無法生存,因為煤炭資源收入不抵安全投入。
曾在河南省禹州市某煤礦工作多年的張先生道出了小煤礦生存的秘密,“簡單說,就是用犧牲安全換效益。”小煤礦發生事故后,多選擇與遇難者家屬私了,而不會向政府有關部門上報“導致停產”;至于生產,多以“技改”名義進行。“就是你啥條件都具備了,有些人也不愿意給你辦‘六證’——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出事了,是企業在‘違法生產’,責任由你全部承擔。”
“大礦井開采就像在北大荒(8.02,-0.07,-0.87%)的農場里種麥、收麥,開著大型播種機、收割機干活,安全、高效;小礦井開采就像在各家各戶的責任田里干活,幾分地大小,大型機械沒法施展,只能靠人工用鐮刀割,搞不好就會劃破手腳,要是多割了人家一壟,鄰居還會鬧。”張先生以此作喻,稱小煤礦為“燙手山芋”。
對于神火股份而言,28家小煤礦的安全管理和生產管理可能更富有挑戰性。
神火股份對此并不回避,其董秘李宏偉坦言,煤炭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本次整合的小煤礦的確存在前期亂開亂采等不規范現象,且小煤礦安全基礎薄弱,存在諸多安全隱患,需在整合后進行技術改造和隱患整改。該公司相關公告亦稱,“不能完全排除因重大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而導致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不利影響的可能性”。
神火股份的增發預案公告顯示,本次募集的資金中將有6.88億元用于購置井下緊急避險設備。
現在,這些小煤礦有望變身為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
丟西瓜,撿芝麻?
在資產處置上,神火股份的做法頗令人意外。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發現,神火股份本次擬收購的不少小煤礦,其礦資源儲量和可服務年限十分有限,如李宅煤礦、春風煤礦、金源煤礦、義隆煤礦、兄弟煤礦,服務年限為2~4年不等。而前三個礦,僅地面建筑和井下設備評估就達到億元,后兩家煤礦的非煤資產評估也高達7000余萬元。
對比另一個資產出讓案例,可以看出神火股份本次擬收購資產的優劣。
6月27日,神火股份與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鄭州簽訂合同,將其旗下的山西省左權縣高家莊煤礦探礦權轉讓給后者。該礦資源儲量10.6億噸,礦山服務年限85.3年,生產能力500萬噸/年。
神火股份董秘李宏偉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表示,公司完成本次28個小煤礦收購后,將新增煤炭保有儲量1.53億噸,可采儲量6597.05萬噸,煤炭生產規模增加462萬噸/年,其行業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對比相關數據,不難發現,神火股份本次擬收購的28家小煤礦年產量總和不及高家莊煤礦一家:28家小煤礦資產總儲量僅為高家莊礦的七分之一、28家小煤礦的平均服務年限僅有十年,為高家莊礦的十分之一。
即使是內部數據的橫向對比,也不難看出28家小煤礦的“分量”:神火股份2010年年報披露,該公司原有8個礦,2010年累計產煤711萬噸,平均單個煤礦產煤89萬噸。而神火股份本次擬收購的28個小煤礦平均年產量是16.5萬噸,僅為神火原有礦井平均產能的19%。
神火股份為何“丟西瓜、撿芝麻”?
涉嫌圈錢?
更令人驚詫的是神火股份的“墊背”之說。
《中國經濟周刊》調查時發現,神火股份擬收購的28個礦井中,各個煤礦大門口均有醒目的“神火集團XX煤礦”標志。河南煤炭資源整合,神火集團為“六大整合主體”。并非“立體”的神火股份緣何充當主力呢?
神火股份公告披露,河南煤炭資源整合系地方政府行為。此番重組,共有44個小煤礦劃歸神火集團,而神火股份將接收其中的28個。“神火集團是地方國有控股公司,按照行政命令參與地方煤炭整合無可厚非。神火股份是一家上市公司,需要對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投資者負責,怎么能按照地方政府的命令去為煤炭方生產安全埋單?”采訪中,某券商分析師彭泓源就此質疑。
某券商分析師彭泓源指出,神火集團為神火股份的母公司,按照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和集團公司應該在人員、資產、經營等方面相對獨立,不能搞大鍋飯,避免損害股民利益。神火股份不顧“劃清界限”的行業鐵律,為助力母公司,慷投資者之慨,其動機令人生疑。
不過,神火股份董秘李宏偉對上述觀點并不認同。“神火集團如果成為收購主體,并且經營這些煤礦,就會與神火股份形成同業競爭,這是我國法律所不允許的。”
對此,河南另一家上市公司——黃河旋風獨董鄒源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建議:神火集團可先收購,等到技改完成、六證齊全,再由神火股份以定向增發方式收購上述資產。如此操作,既可避免二級市場無度圈錢的質疑,也可降低神火股份的經營風險,投資者亦可同時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