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石化網綜合消息 中國石油母公司中石油集團1月19日表示,1月18日下午,在溫家寶總理和卡塔爾首相兼外交大臣哈馬德的見證下,中石油與卡塔爾石油國際有限公司、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簽署了浙江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合資原則協議。
這是臺州煉化項目自從去年10月份合作三方和浙江省臺州市政府簽署框架協議后的又一重大進展。中石油集團指出,與卡塔爾石油國際、殼牌(中國)簽署浙江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合資原則協議,該項目為中國石油國內煉化業務布局調整的重點。
據消息透露,該項目總投資將達800億元人民幣,項目一期工程包括2000萬噸/年煉油,120萬噸/年乙烯和30萬噸原油碼頭等工程,預計建廠后年銷售收入1000億元。
龐大成品油消費潛力
吸引國際石油巨頭來華
據悉,中石油將持有該項目的51%的股份,而卡塔爾石油和殼牌集團各持有24.5%的股權。項目的油源將來自卡塔爾國家石油公司的自產油、以及殼牌在卡塔爾的的份額油。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核心區域成品油市場的劇烈動蕩,成品油需求嚴重縮水、煉油利潤削減、煉油能力嚴重過剩,全球成品油供需格局遭遇重整,這讓中石油等中國石油巨頭公司的市場地位得到提升。
同時,龐大的成品油消費潛力和相比成熟市場更加具有可塑性的煉化市場,吸引境外石油巨頭的紛紛來華,而打開中國市場最快速最有效率的操作模式,即是強強聯手,攜手中國石油巨頭進行部分或者全方位的合作,以其達到快速扎根中國煉油土壤的目的。而中石油近年來多次的國際合作項目也顯示了中國煉油巨頭對于加強與石油出口國合作以達到利益擴大化甚至爭奪國際能源話語權的期許。
中宇資訊監測數據顯示, 2011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達到4.549億噸,同比增長3.56%,增速大幅低于2010年的13%,而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55.2%,創造了歷史最高值。
張永浩還稱,原油對外依存度仍將持續上升中。而現階段國際石油能源市場震蕩不定,來自伊朗和敘利亞等地的不安分因素讓世界能源市場危機四伏,世界警察美國多方奔走倡導的對伊石油禁運計劃也迫使中國增加對于尋求原油進口替代渠道的考量。供需增速的不平衡,迫使中國石油巨頭通過開拓海外市場,與境外石油集團合作等措施來確保油源渠道。
凸顯中石油劍指華東“野心”
打破該地區無煉油項目尷尬
據了解,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號稱是中國內地最大的煉化項目,早在2008年,各方便已達成初步一致,此后又經歷了多次磋商。據報道,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原則批準,但動工前仍需完成環境評估等許可。
張永浩認為,臺州項目的簽署達成,將改變中國石油巨頭煉油產業的分布格局。中石油的下屬煉油企業多集中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但其主要的消費區域在沿海以及華東地區。除卻已經建成的廣西煉廠,中石油在廣東以及浙江等地正積極謀求推動煉油項目的建設,而本次與國際石油巨頭的“臺州合作”,更是凸顯出其兵進沿海、劍指華東的“野心”。作為世界第二大乙烯產能國,與卡塔爾的煉油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壯大國內的乙烯產業。
還有分析師表示,臺州煉化項目對中石油來說,將打破它在需求最旺盛的華東地區沒有煉油項目的尷尬。
分析師張潔還稱,浙江臺州煉化一體化項目的120萬噸/年乙烯工程,將緩解華東地區乙烯及丙烯資源緊張狀況,改善該地區大量依賴進口的格局,充分發展下游產業,擴大乙烯產業鏈。且我國《乙烯行業“十二五”規劃》自要求,“十二五”期間,一要繼續做強做大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石化產業群,長三角地區將以上海、南京、鎮海為中心,形成3~4個產能超過200萬噸的乙烯生產基地,乙烯總產能占全國1/3以上。大型乙烯項目的建成對于發展國內乙烯產業,優化乙烯行業布局、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引導乙烯行業朝著“大型化、一體化、基地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