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5月02日訊
“五一”前夕,由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華勝三期項目——上海化工區第三套燒堿電解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連續滿負荷安全運行。這一關鍵裝置的建成投運,不僅實現了向拜耳、巴斯夫等跨國投資企業的MDI(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TDI(甲苯二異氰酸酯)、PC(聚碳酸酯)裝置輸出原料氯和燒堿,同時還循環利用下游企業副產的氯化氫,利用上游乙烯原料,生產二氯乙烷。與化工區內跨國企業產品鏈的緊密對接,以及“一份氯氣,三次打工”的成功實踐,標志著上海化工區循環經濟發展能級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華勝三期建設項目于2010年底啟動,總投資達8.5億元,建有年產16萬噸液氯、18萬噸燒堿、36萬噸二氯乙烷等多套大型化工裝置。該項目消化吸收了國外先進技術,從初期規劃到詳細設計都由中方完成,并首次應用了較為先進的膜極距技術,關鍵設備首次全部國產化。
伴隨華勝三期項目的建成投產,上海氯堿在上海化工區的直接投資已超過32.5億元,燒堿產能達到72萬噸,液氯產能64萬噸,二氯乙烷產能72萬噸。上海氯堿公司是目前上海化工區唯一的氯資源供應商,其輸出的氯氣已經啟動三次循環利用,由此每年可帶動園區內的上下游產品鏈產值達200多億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循環經濟典范。
上海氯堿華勝三期裝置的建成投產,不僅提升了該公司生產規模,進一步完善了可持續發展的盈利模式,也更加鞏固了其在上海化工區唯一氯資源供應商的地位,為化工區循環經濟產業鏈提供了多渠道穩定的運行保障,并將繼續引領化工區循環經濟運行模式的不斷優化。
據了解,上海氯堿公司是上海華誼集團旗下的二級子公司,也是目前國內主要的氯堿產品供應商。目前其生產制造重心逐漸由黃浦江畔的上海吳涇化工區轉移至杭州灣邊的上海化工區,是第一家進駐上海化工區的中國本土國有控股企業。
截至目前,被列為國家重點工業區的上海化工區已整合以乙烯產品為龍頭,氯堿產品為基礎,異氰酸酯和聚碳酸酯等精細化工為中間體,以及涂料、膠黏劑等精細化工產品為終端的完整產業鏈,做到了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和廢棄物的互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