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19日訊
利用五年時間瞄準十大領域
從2011年至2015年,利用五年時間,在煤炭、電力、現代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新型材料、現代物流、現代農業、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等十大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重點培訓高層次緊缺專業技術人才5萬人次,從而帶動全省高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120萬人次。4月18日牞記者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我省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已啟動,將進入實施階段。
-煤炭工業領域
重點圍繞提高煤炭開采的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炭洗選率,推進煤炭安全生產狀況根本好轉,實現煤炭本身的高效綠色安全發展,在采煤工程、煤礦安全、煤礦機電、煤炭地質與測繪、煤炭潔凈利用及礦區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舉辦4期高研班,培訓200名左右高層次煤炭專業技術人才;各大煤業集團每年培訓2000名左右的專業技術人才;各煤炭重點市每年培訓5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電力工業領域
計劃在電網技術、水電技術、火電技術、電力環保技術、電力市場技術、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等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全省每年培訓800名左右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煤化工業領域
以煤層氣、焦爐煤氣、劣質煤為重點發展節水型煤化工,以煤制油標志性項目建設為契機發展新型化工項目和產業集群,在甲醇及衍生物、乙炔化工、粗苯加工、化肥、煤焦油深加工、煤制油以及煤層氣、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等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培訓600名左右高層次人才;各煤化工重點市每年培訓1200名左右的專業技術人才。
-裝備制造領域
圍繞我省建設世界煤機制造產業基地和解決高端制造業總量偏小、集中度偏低、整機配套和拳頭產品缺乏的問題,會同省國資委、省煤炭廳和省中小企業局,在煤機設備產業鏈建設、重型機械、礦山機械、鐵路和輕軌機械、紡織機械、基礎機械、煤化工和環保設備、精密鑄鍛件、汽車發動機及零部件的生產以及在現代制造領域廣泛開展信息化、機電一體化、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培訓5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10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新能源領域
重點圍繞我省實現由單一煤電“基地”向立體能源“中心”的轉變,在煤層氣、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培訓5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10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材料工業領域
圍繞材料工業領域長期存在的“材料重、加工輕”的問題,在以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為原料的新型水泥和新型墻體材料、不銹鋼、釹鐵硼、納米材料、耐火材料、高嶺土材料、高性能陶瓷和纖維材料等重點領域開展大規模的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重點培訓7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12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現代物流領域
圍繞建設環渤海、黃河中游地區現代物流中心,把傳統煤炭運輸業提升為現代物流業,把主導產業的物流業拓展為全省范圍的綜合物流業的目標,在整合提高物流業的組織化程度和社會化配置能力,推進形成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物流體系等方面,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重點培訓3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500名專業技術人才。
-現代農業領域
圍繞我省“小雜糧王國”、干鮮果、牛羊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開發、糧食安全、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標準化生產、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動植物重大自然災害預測與減災、畜牧技術,現代林木培育、森林資源檢測與林火監測、野生動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節水抗旱、現代水利等重點課題,開展大規模的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三大系統每年各培訓8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10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生物醫藥領域
圍繞發展化學原料藥,促進中藥現代化、開發非專利藥、加快新藥研發,突出特色、仿研結合、創優品牌、做強園區,推進企業集團化、產業規模化、品牌國際化,實現醫藥產業向新型支柱產業跨越發展開展專業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300名;各市每年組織培訓專業技術人才1000名左右。
-文化旅游領域
在開發建設體現山西文化符號和元素的景點和項目,集中包裝、推介、擴散,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準,提升旅游服務層次等方面,開展行業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培訓。省每年培訓300名左右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各市每年培訓1000名左右專業技術人才。
省人社廳將會同有關部門,結合十大重點領域重大專業技術課題,每年舉辦10至20期高級研修班,培訓600~1500名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我省專業技術人才工程將從2012年4月開始全面實施,截至2015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