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04月09日訊
今天,市民鞏先生反映,之前他一個種植蘑菇的朋友就對他說,建議他不要吃蘑菇。據這名朋友介紹,在蘑菇采摘后運往市場前,要噴灑甲醛等,主要是為了保鮮,之后他就很少吃蘑菇了。
市民鄒先生反映,前段時間,他購買了幾根山藥,拿回家后發現,山藥上有一股怪味,現在想來那個怪味可能就是甲醛味。就此問題,記者聯系了桓臺新城細毛山藥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先生。他表示,山藥的生長過程中是不可能用藥的,因為山藥是往地下長,可以往下長到1米多,不具備用藥的條件。山藥收獲時節都是秋后,氣溫已經比較低,然后村民就帶土存到地窖中,新城的山藥一般都是在冬天就全部賣光,否則到了春天就可能發芽或腐爛,而現在市場上還有山藥在售,能保存到現在還不腐爛、發芽就很奇怪。“一般來說,超過18℃,山藥就會發芽,保存到現在不發芽腐爛,就有點問題”。根據他的了解,這樣的山藥可能用了保鮮劑,其成分中就含有甲醛。另外一種可能是存放在了冷庫,可是存放冷庫的成本太高,很少有人采用。
今天,記者在魯中蔬菜批發市場上,與多名菜商交流“甲醛菜”的問題。有菜商表示,使用保鮮劑幾乎是業內的一個潛規則,有的保鮮劑是科學研制出來的,生物提煉的,還有的保鮮劑是化學的,據他了解也有人使用土辦法,自己配制甲醛溶液,用來噴灑保鮮。
這名菜商表示,市場上的奶油菜雖然經過了長途運輸,可是賣出去時候還是非常新鮮,這不太符合常理;還有大白菜,年前時白菜那么便宜,所以幾乎不可能有人囤積后放到冷庫,而現在市場上還有新鮮的白菜,這就挺讓人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