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由于國內染料行業受出口持續低迷、國內諸多下游企業停產等因素影響,硫化黑企業銷售壓力大增,生產負荷連續下降。直到目前,部分中小企業仍然停產待開,國內綜合開工率已降至30%,創下近年新低。
記者從國內幾家大型硫化黑生產企業了解到,當前相當多的企業已處于虧損邊緣,沒有資源優勢的企業更是普遍虧損,企業停產、轉產、搬遷成為普遍現象,硫化黑行業面臨著重新洗牌的格局。
“我們公司雖然年產能為5萬噸,但3套裝置目前只開了一套。”全國最大的硫化黑生產企業——內蒙古雅布賴鹽化集團有限公司精細化工公司副總經理李玉榮這樣對記者說:“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當前硫化黑市場出口受阻,內需下降,企業今后要想穩步健康發展,必須逐漸降低對出口的依存度,從拉動內需上下功夫。”
作為優秀的棉用染料,近年來硫化黑產業隨著全球紡織業需求的擴大而急劇擴能,預計我國硫化黑年產能今年將突破35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和消費國。目前,我國硫化黑年出口量已超過國內產量的32%,已是世界第一大硫化黑出口國。
“硫化黑的大幅擴能已成為行業的主要發展瓶頸。隨著產能迅速擴張,硫化黑市場已經出現供需失衡,但是近兩年來,仍有一些新建或擴建的項目不斷上馬。產能過剩將成為阻礙硫化黑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將對整個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產生抑制作用,同時對出口也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河南洛陽染化股份有限公司供應部部長李培新這樣說。
除了產能過剩,硫化黑行業還面臨著市場萎縮的窘境。
“下游印染企業因為污染等問題被大量關停,在很多地方都被列為重點轉移出去的產業。我們的客戶數量也隨之大幅下降。”河北一家硫化黑企業的經營副總經理李占朝表示。
據了解,廣州周邊地區分布著上千家印染企業,是全國硫化黑消費量最大的市場,占全國總消費量的50%以上。但工業化帶來經濟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工業污染。印染過程產生的水污染等問題使紡織印染業成為眾矢之的。自2010年以來,當地政府就加大了對這一地區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截至去年底,該地區已先后關停了上百家印染企業,使硫化黑需求量大幅降低。由于今年整體經濟形勢趨弱,中小企業面臨持續高成本、資金緊張等問題,又有一批規模較小的印染企業關停并轉,也進一步降低了硫化黑的市場需求量。而江蘇、浙江等染料大省均存在類似情況,內需的大幅減少更讓硫化黑企業雪上加霜。
“現在,河北省的十余家硫化黑企業只有不足三成在開工,有些企業已經永久性停產,有些企業則出于降低成本的考慮,轉移到了內蒙古、新疆等資源豐富的地區。預計到今年底,河北地區硫化黑企業要減少30%以上。”李占朝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下游的一些印染企業因生產、環保治理等因素的影響,已陸續由南方地區向內蒙古、寧夏、新疆等資源省份轉移。隨著消費區域的轉移,國內硫化黑企業的分布情況也出現了大幅調整。原來分布在江蘇、浙江一帶的硫化黑企業陸續北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僅內蒙古、河北、山東的硫化黑企業總產能就占據全國產能的72%以上,在2008年基礎上增長了50%。
“為了降低各種原料、運輸等成本,南方一些印染企業向北方轉移也是大勢所趨,未來的原料—染料—印染一體化生產線有望逐步落戶資源大省。根據目前發展形勢,國內硫化黑企業今年可能面臨大洗牌的格局。”李玉榮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