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展上周在上海閉幕。21萬平方米的展覽面積,比上年擴大17%,再創歷史之最;35個國家及地區超過2740家展商,展示創新技術與產品;11萬專業觀眾中,海外人士占到1/4,亞洲(含中國)的采購商約七成;20多個專業場館人聲鼎沸,處處是演示、觀看、咨詢、交易的熱鬧場面;70多場技術講座場場爆滿——所有這些,詮釋出一個信號:全球塑料工業進入創新應用的新時代,而亞洲成為塑料橡膠產業的重要基地。
亞洲最具增長優勢和潛力
此次展會,全球頂級的化工企業悉數參加。巴斯夫、拜耳、杜邦、朗盛、博祿、陶氏、沙特基礎工業等,均以精裝登場。他們連同奧地利、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英國、中國和土耳其共11個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展團,展示嶄新的化工原材料、塑料新產品,以及超過2500臺的機械設備,展現了塑料全產業鏈的最新風采。
歐美企業強勢布局亞洲,主要是亞洲擁有世界近50%的人口,人均塑料使用量比西方國家低得多,而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對塑料材料的市場需求更巨大;同時,中東地區具有油氣優勢,是發展塑料原材料及其下游產品的福地。資料顯示,中國合成樹脂的表觀消費量2015年將達1億噸。由于國內合成樹脂長期緊缺,中國下游的應用開發技術也相對落后,由此帶來市場機遇,海外資本競相在華投資發展。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展臺相比兩年前上海展時規模更大,展示了多種不同聚合物的系列產品。公司執行副總裁馬納對記者說:'我們的展會傳達了對中國市場的承諾,目前我們在中國已經有完善的布局,有18個辦公室,1個研發中心、3家工廠,最近又在重慶建工程熱塑料及混煉廠,在天津的年產26萬噸聚碳酸酯工廠已于4月初開工。'全球第二大聚合物添加劑供應商日本松原公司戰略與業務執行副總裁施萊佛表示,非常看好亞洲市場,計劃在中東地區和中國投資建立一站式解決方案體系,力爭5年內在兩地區的銷售額分別增長2倍以上和5倍以上。
劍指'未來世界,塑料天下'
'未來世界,塑料天下'——上海市塑料行業協會會長陳銘在展會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評價塑料行業的發展前景。陳銘表示,隨著中國將新材料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蘊含的商機更是無限,未來10年塑料業將迎來新一輪的成長空間。
瞭望全球產業經濟,塑料是最為欣欣向榮的行業之一。即使遭遇金融危機,其增長率仍高于GDP數個百分點。塑料這一具有變化特性的材料,在應對全球挑戰中能發揮杰出作用,而帶來高速增長的市場;同時得益于高分子科學的快速發展,整個塑料業的新技術、新產品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并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進入人們日常生活。
如今國際塑料巨頭正掀起一股創新熱潮。近年巴斯夫發布了'創造化學新作用'的全新戰略,旨在深化可持續性與創新;日前又宣布,將調整研發結構,更加專注于市場及全球客戶行業;提出立足亞洲,服務亞洲,以創新與客戶共成長,到2020年,巴斯夫亞洲和美洲研發規模實現翻番,今年計劃將全球研發支出提高到17億歐元。
拜耳全球的聚碳酸酯產能已達118.8萬噸/年。展會期間,拜耳材料科技對外表示,將通過持之以恒的變革創新,推出諸多新穎、有效的應對方案,以聚碳酸酯的創新應用應對全球化挑戰。
今年是朗盛'綠色機動化'年,4月18日公司宣布將新建一個亞太應用開發中心,選址在香港科技園區,將成為朗盛杜力頓和保根高性能塑料的技術中心。
搶占'生物塑料'前沿高地
進入石油資源緊缺、油價高企的年代,全球塑料企業正以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搶占生物塑料的技術經濟制高點,在開發和設計中,考慮綠色制造、重復使用、再生循環,最大程度節約石油及其衍生原料,爭取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這次專門設立4000平方米的生物塑料專區,近百家攤位中,亞洲企業領先一步。據日本生物塑料協會介紹,自2006年來日本一直開展采用生物質塑料認證體系,鼓勵企業開發使用生物質塑料。通過認證的企業,其產品必須至少含有25%的生物基材料。目前日本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商,采用生物聚合物制成的車底板墊、座墊、車門防擦板等,其中一款豐田車80%的內部零部件,都由生物基塑料制造。該協會認為,隨著生化技術的發展,以及近期原油價格超過100美元/桶,石油基塑料和生物基塑料之間的巨大成本差異,正在逐漸縮小。
位于泰國的PTT全球化工公司正在開發生物基塑料Ingeo聚乳酸生產技術,預計到2015年生物基聚苯乙烯及生物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的產能達到22萬噸/年。據悉,Ingeo將逐漸從玉米為原料,轉向更低碳的材料如甘蔗、木薯,最終采用纖維質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