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新聞網訊(張瑞秦)一遍遍輕撫那張留影于南5井紀念碑前的老照片,河南油田五一村小區的劉紹龍眼里噙滿了淚水。他喃喃自語道:“歲月如梭啊,1972年至2012年,河南油田闊步前行了40個春夏秋冬。”82歲老人的熱淚盈眶皆因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愛得執著。
40年前,從事地質勘探的劉紹龍隨來自四面八方的石油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南陽,頭頂藍天,腳踏荒原,凌風斗霜,爬冰臥雪,展開了一場氣勢磅礴的大會戰。40年的寒來暑往,這個坐落于盆地的中州明珠正一步步地高昂頭顱,挺直脊梁,以熱血和忠誠奏響一曲“我為祖國獻石油”的鏗鏘旋律。
時光滄桑,抹不去心中的記憶;往昔如塵,淹不沒奮斗的歷程。泛黃的相片讓劉紹龍仿佛又看見了熱火朝天的會戰場景,又聽見了激蕩人心的沖鋒號角。他堅信,勇敢的飛鳥只有歷經煎熬才能沖向九天之上;他認定,用汗水凝聚的堅強方能換來生命的怒放。
助手們說,劉紹龍,一位神奇的行者。其名字早已被寫進河南油田勘探開發的功勞簿里。自一名大學生成長為一個經驗豐富的物探專家,你以精湛的專業技術鑄造了一個個輝煌:河南油田首批教授級高工、載入《中州名珠》十大“油田棟梁”之一、河南油田歷屆局職代會特邀代表、河南省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應該講,在河南油田縱橫交錯的地震測網上,在南陽、泌陽各主要油田首鉆出油的高產油井上,無不彰顯出這位老地質人的萬丈豪情。
當太陽在戈壁灘的大氣中緩緩升騰,他踏著激越的步子走來,對抗著塔里木肆虐的狂風,不曾想,他患腎癌竟二十余年;當準噶爾的黃沙生疼地刮在你皺紋交錯的額頭,他張開臂膀擁抱了雄渾的大漠,不曾想,他年逾古稀;當三塘湖的胡楊闖入他的視線,其內心依然熱力四射,不曾想,大夫不久前對他宣布“即將腎衰”;當在塔克拉瑪干仰望轟鳴而起的鉆機,他捋著結冰的胡須,不曾想,他俯身親吻了這一望無際的“死亡之海”……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劉紹龍依然惦記著陡峭崎嶇的山峰,總是懷念著看大河走晉陜、冒暴雨越峽谷、涉急流穿山峰、拉剖面闖邊關的無上榮光。
有關時間的彌足珍貴,患有腎癌的劉紹龍比常人更為清晰。生也好,死也罷,不足懼哉。生而為人,當度過問心無愧的分分秒秒。
右腎切除手術不久,劉紹龍只爭朝夕,先后在國家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7篇被以提供覆蓋全世界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研究成果著稱于世的國際四大權威檢索刊物之一的《SCI》收載。其中論文《華北地區大型三疊紀原始沉積盆地的存在》被中國地質大學作為研究生培養教材。退休后,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承擔了中石化新疆三塘湖盆地油氣勘探項目,完成了“塔里木、準噶爾二盆地的油氣成藏規律研究”課題,參與了國家級科研項目“秦嶺—大別造山帶形成機制課題的研究”。81歲那年,劉老意識到作為河南物探的親歷者,有責任把自己多年來的勘探成果、井位意見檔案、工作筆記付諸筆端,以激勵久經考驗的物探“鐵軍”。歷時大半年,矢志不渝的劉紹龍終于完成了近四十萬字的《真實的歷史 踏實的足跡》。
兒孫們這樣評價劉紹龍:在他的字典里,探尋深埋于地層之下的黑色石油是一支永不熄滅的火把,是一首永不停歇的贊歌。在他的生命里,不乏以赤膽忠誠完成使命的莊嚴,不乏以拼搏奉獻不辱使命的豪邁,不乏以銳意創新擔當使命的信念。
誠如斯言。
正因許多許多如劉紹龍這樣的老石油,河南油田才擁有了傲然綻放的青春,打造了不甘平庸的氣魄,具備了掙脫枷鎖的果敢,堅守了永不停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