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悉,國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聯合發布了《國家“十二五”海洋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要由“十一五”時期的54.5%上升到60%;海洋開發技術自主化實現大發展,專利授權增長3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水綜合開發和利用方面,《規劃綱要》提出,國家將建立示范工程,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規模化發展。另外,“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努力推動深海科技發展邁出關鍵性步伐,并以打造自主技術與裝備為重點。
《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時期要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培育和支撐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海水綜合開發和利用相關技術成為其中的重點之一。
《規劃綱要》明確,開發高效智能化的大型反滲透、低溫多效海水淡化成套技術和裝備,發展適用于海島的多能源耦合海水淡化裝置,并在重點海島建立示范工程;研發膜蒸餾、正滲透、膜膜耦合等海水淡化新技術和裝備,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規模化;開展產業技術經濟和政策性示范,實施海水淡化科技產業化工程,鼓勵并支持沿海城市、海島組織實施大規模的海水淡化產業化示范工程,促進海洋高技術產業園建設。
此外,《規劃綱要》還強調,要開展海水利用戰略研究,繪制產業戰略路線圖,研究制定淡化水分類利用標準。
事實上,隨著淡水資源稀缺性的日益突顯,國家對海水的利用越來越重視。記者了解到,目前,科技部正在制定《“十二五”海水淡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而在促進產業發展方面,發改委會同11個部委制定了《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年內有望以國務院的名義出臺。同時,發改委還將配套出臺海水淡化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上述政策的陸續頒布和實施,海水淡化產業發展路線也將逐步明晰,前景可期。
《規劃綱要》還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海洋科技的發展目標:海洋基礎研究水平和關鍵核心技術逐步進入世界先進行列,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海洋探測及應用研究能力和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能力顯著增強。海洋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海洋科技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0%以上,基本形成海洋科技創新驅動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我國海洋科技總體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整體實力滿足增強我國海洋能力拓展、支撐海洋事業發展、保護和利用海洋的需要。
從《規劃綱要》中可以看出,未來五年,深海科技發展將成為政策扶持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海洋工程及裝備技術方面。
在解讀《規劃綱要》時,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指出,“十二五”期間,要以提高科技綜合實力為重點,繼續增強極地和大洋科考的競爭優勢。以打造自主技術與裝備為重點,努力推動中國深海科技發展邁出關鍵性步伐。